108年3月16日(星期五),建一孝工程概論,已連續停課兩週,3月1日(彈性放假)、3月9日(校慶)。緊接著3月19日第一次月考,因此這一天課程顯得十分重要,我將第五章「運輸工程」做一個總結,並公佈月考範圍。
當日上課內容為「隧道施工方法」,我準備一張學習單與6支施工影片,包括《高雄鐵路地下化高雄車站段明挖覆蓋工程》、《挖隧道的怪獸!潛盾機工法》、《潛盾工法大突破,營運捷運下方挖隧道》、《從台灣水力建設看隧道工程演進》、《汙水下水道推進工法,高鐵重劃區案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我透過課文講解,並播放施工影片,讓同學瞭解隧道施工方法,最後請同學撰寫學習心得。課本內容有時不容瞭解,如果能依據課程內容,挑選適當的施工影片,可以幫助同學瞭解,但有二個重要前題:(1)老師必須要有適當的講解;(2)必須配合學習單,讓學生省思教學內容。
當天很順利完成「隧道施工方法」,同學們也都有很好的收穫,沒想到後來竟然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3月18日(一),松翰主任告訴我,週五(3月22日)日本「國立明石工業高等專門學校」建築科教師,將至本校參訪,預訂安排到建一忠「木工實習」與「泥工實習」,建一孝「工程概論」觀課,請我先做準備。
因為前一週,已觀賞過隧道施工影片,我計畫延續前一週課程,請各組依據上週影片介紹與課本內容,討論各種隧道施工方法與適用地區,各組將討論結果,寫在黑板上面,並進行口頭報告,與全班同學分享,最後進行課程總結並歸納學習重點。
3月19日(二),我告訴建一孝同學,日本兵庫縣「明石工業高等專門學校」教師參訪團,將於本週五參訪本班《工程概論》上課情形。這是一個難逢的好機會,請同學以熱情、積極的態度,將平日學習最好的一面,展現給教育局長官、校長與國外嘉賓。當天我請各組先推選報告人與資料整理同學。
3月20日(三),我依《工程概論》第五章「運輸工程」,製作「隧道施工方法」學習單,列出「明挖覆蓋工法、潛盾工法、全斷面鑽掘工法、管推進工法、埋管式工法」等5種施工法,並請同學整理出:這些隧道的「施工方法」與「適用地區」。
3月21日(四),老師們開始整理科辦公室、實習工場,上午10時人事室突然通知,次日16:20將舉行「臨時校務會議」討論校長遴選作業,松翰主任立即調整參訪行程,直到中午12時,將最後確認的參訪時間配當表,發給每位同仁。
3月22日(五),莊所直哉准教授與川上良平技士,已於週四下午抵達高雄,週五上午松翰主任,陪同他們參訪大東藝文中心、木彤公司、衛武營、全台首座貨櫃旅館。
中午我在科辦遇到湯茗富老師(臺灣時報記者)與丁嘉瑩老師(日語翻譯),我帶他們到校長室,準備接待莊所直哉准教授。當天預訂觀摩課程包括:松翰主任降低學習迷思的互動式教學法、永翔老師透過學生分組進行翻轉教學、宏裕老師教授的木工實習課、以及國手培訓教練龍盛老師的砌磚實習課。
第5節下課後,我請同學依各組位置排列桌椅,並請程鴻琮、洪宇珊、黃翊婷、林立堂、吳宗樺等人,將各組討論結果,寫在黑板上面。
第6節上課後,我先向同學介紹課程內容,接著進行分組報告,各組報告人如下:(1)明挖覆蓋工法:蘇晉堂;(2)潛盾工法:陳宇柔;(3)全斷面鑽掘工法:譚子芸;(4)管推進工法:周冠彣;(5)沉埋管式工法:沈智賢。
建築科莊所直哉准教授與川上良平技士,在松翰主任陪同下,約於14:35進入教室觀課,他們在教室後方,先瀏覽學生的《上課學習心得》、《態度決定夢想距離》、《抗震大作戰競賽實錄》、《永翔教學筆記簿》等相關資料。並以手機掃描學習單上面的QRCODE,瞭解課程內容,約停留15分鐘後離去。
莊所直哉准教授對建一孝同學用心上課的專注眼神,與認真學習的態度,讚不絕口,上台擔任報告的同學,內容精彩豐富,亦留下深刻印象,莊所直哉教授還以為是三年級學生,一直誇獎同學表現,實在太優秀了。但也很好奇表示,在教學網站內竟然可以查閱到學生成績,十分驚呀,因為在日本,老師不可以公佈全班成績,否則會失去工作。
第7節課,我播放Discovery頻道「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施工影片,作為課程總結,雪山隧道從坪林到頭城,全長13公里,為台灣最長的公路隧道,1991年開工,從國外引進3台「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進行快速挖掘,每台TBM單價約新臺幣十億餘元。
施工時卻遇到惡劣的四稜砂岩與大量的地下湧泉,工程受到阻礙。後來從中間通風豎井,增加工作面提昇施工速度,並改採傳統的「鑽炸法」施工,終於在2006年完工,15年的施工期間,共有25位工程人員不幸殉職。看完這段影片,我好奇的問同學們:未來是否願意挑戰困難的土木工程?甚至在危險的土木工程中,有「為國捐軀」的心理準備呢?
參訪結束後,校長主持綜合座談,針對授課情況交換意見並討論未來計畫的實施細節,教育局副局長陳佩汝全程參與綜合座談,同時表達對於雙方未來持續合作的期待。
「海外實習國際交流」計畫,由中正高工建築科承辦,每年七月帶領建築科學生至日本明石高專建築科進行學習交流。本計畫已進入第三年,每年依照日方提供名額招募學生,學生出國學習學費全免,學生只需負擔機票、餐費、住宿費,採取英、日文上課,學生能與世界頂尖學校的學生共同學習一個月課程。
綜合座談會達成下列共識:將利用學生下課後時間,另外加强專業日文術語課程。利用假日安排戶外活動,考察周邊戰後建築,以結合建築史課程。爭取增加學生實作課程比例,提供日本建築工地現場參觀的機會。
當天晚上,校長在「河邊海鮮餐廳」,宴請莊所直哉准教授與川上良平技士,並邀請教育局課督廖俞雲、高科大教授,松翰主任,澧璇老師、淑君老師、兩達老師、永翔老師等10人參加。
3月23日(六)次日松翰主任,與淑君老師、兩達老師,陪同莊所直哉准教授、川上良平技士,一行5人,上午參觀旗山糖廠、旗山車站,旗山老街,下午返回高雄參觀哈星再生基地與駁二藝術特區。次日(3月24日)下午莊所直哉准教授等人返回日本,結束四天在高雄的參訪行程。
3月25日(一)《臺灣時報》以「教育局推海外實習,中正高工與日本明石高專交流」為題報導,「國立明石工業高等專門學校」代表團,於上週五至本校築科觀摩授課情形,並共同討論「海外實習國際交流計畫」。
當天為第一次月考,我利用兩節監考的空檔時間,外出買了一份《台灣時報》,並將它轉換成電子檔,公佈在建築科群組中,與科內教師共同分享。
來中正高工已有半年,許多事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回想10天前(3月15日)在建一忠上課,播放隧道施工影片時,當時不知道次週「明石高專」將來本校參訪,幸好我平時都有準備,所以臨時接到任務時,亦能應對。
我的人生體驗是:凡事皆應:「平時準備、提前準備」,當機會來臨時,才能立即反應,如果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接獲任務時,恐怕會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