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國 教 會 歷 史
中 國 教 會 歷 史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 (來11:1-2)
參考資料
福音三度來華 (635 - 1807)
景教及也里可溫
天主教
課堂資料
福音三度來華 (635-1807)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景教於唐朝來華,景教在宣教過程中致力本色化,有何得失?
2. 元朝時,景教和天主教分別來華,二者在宣教上有何異同?
3. 明朝耶穌會教士來華,在宣教上為中國文化帶來了甚麼貢獻?
4. 清初時期,天主教在華宣教過程中有禮儀之爭,
面對福音與文化的衝突,此爭議有何啟迪?
馬禮遜來華至鴉片戰爭 (1807-1842)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更正教宣教士馬禮遜於1807年來華,他的宣教生涯
為基督教入中國帶來了甚麼重要成果?
2. 自馬禮遜來華後,宣教情況有何進展?
3. 鴉片戰爭帶來了不平等條約,打開了中國通商口岸,
同時為宣教打開了方便之門,當時代的宣教士
對此等不平等條約有何看法?
不平等條約對中國宣教是助力還是阻力?
馬禮遜來華至鴉片戰爭 (1807 - 1842)
基督教植根中國 (1842-1900)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太平天國起義,對基督教立足中國帶來甚麼響?
2. 中國開禁以後,教案頻生,官紳反教,有何原因在其中?
3. 庚子教難 (1900) 有何遠因和近因?帶來了甚麼結果及長遠的影響?
非基督教運動與本色化 (1900-1927)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民國期間有非基督教運動出現,這運動因何而起?教會如何回應?
2. 中國教會為了生根於本土,推行本色化運動,有何重要的成果及影響?
3. 中文聖經翻譯經歷了甚麼過程?
抗日與內戰中的教會 (1927-1949)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抗戰及內戰時期,基督教面對那些時代的挑戰?
2. 民國時期出名的傳道人:倪拆聲及宋尚節, 二人對中國教會有何貢獻?
3. 中國基督徒學生運動在此時期十分活躍,有何重要的發展?
中共的宗教政策與三自教會 (1949 - 1966)
文革狂潮 到 改革開放 (1966 - 1989)
中國教會的新里程 (1989 - 現在)
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 --國務院令144號 (1994)
關於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 -- 國務院令145號 (1944)
香港教會歷史鳥瞰 (1842 - 1949)
香港歷史年代表 (BC 221 - AD2005) -- 維基百科
香港教會歷史鳥瞰 (1949 - 1997)
香港教會歷史鳥瞰 (1997 - 現在)
香港基層福音運動
城市化中的基層運動 -- 城市睦福走過的路 (1982 -- 2002)
中共宗教政策 (1949-1966)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中共政權看待宗教實施了甚麼政策?
2. 三自運動和三自教會是如何產生?在過程中有何阻力?
3. 今天海外教會如何看待三自教會?
文革狂潮到改革開放 (1967-1989)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十年文革是如何產生的? 其經過如何?
2. 文革對當時的教會帶及日後教會帶來了甚麼影響?
3. 回應十年文革的災難,中共的宗教政策有何相應的改變?
中國教會的新里程 (1990-現在)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八九民運對中國的宗教政策帶來了甚麼影响?
2. 家庭教會在1998-99年積極公開發表聲明,有何原委?
3. 今天的三自教會(廿一世紀) 有何轉變?
4. 中國教會的未來前景,要面對甚麼挑戰?
香港教會發展鳥瞰 (1842-現在)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香港教會史從開埠至回歸,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841-1949,1950-1984, 1984-1997
試簡述香港教會在1950年前有何特點和重要事件?
2. 試簡述香港教會在1950年後至回歸前,有何特點和重要事件?
3. 香港教會回歸至今,試簡述這階段的情況,教會面臨那些挑戰?
香港基層福音運動 (1842-現在)
思考及討論問題
1. 香港初期教會(1842-1949年) 有那些主要基層福音事工?
2. 香港在共產中國時期 (1949-今天) 有那些主要基層福音事工?
3. 香港基層福音運動有甚麼前景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