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倫理

本會出版品「文化藝術保存-獅師相傳」摘錄:

舞獅倫理

對於前人所教導及流傳之禮節與禁忌,林慶明師父稱之為「舞獅倫理」,「舞獅倫理」之認知應首重

,進而技法的習得,其即似於工作新鮮人進入職場時,所應知悉之工作倫理一般。

傳統「舞獅倫理」實為繁多,就舞獅過程可以三部分簡要說明(僅列舉幾項)如下:

(一) 舞獅開始前:

  1. 獅休息:獅陣未開始或休息時,獅子務必平放於地上或桌上(不可提於手上或扛於肩上),且勿跨過置於地上之獅頭。

  2. 鼓忌打:獅鼓忌諱隨意敲打,且鼓槌亦忌諱隨意互敲。

(二) 舞獅進行中:

  1. 獅旗:獅旗為獅陣之精神象徵,兩獅陣相遇時,掌旗者切勿將獅旗壓平(即為運動會中,掌旗者敬禮之動作),因獅旗壓平帶有挑釁及兩獅陣欲開打之意味。

  2. 獅接獅:廟方或本地如有獅陣,若有他陣獅團來至,廟方或本地即會出動獅陣、放鞭炮迎接,表示歡迎之意。

  3. 獅相遇:兩團獅陣若於行進間相遇,應放輕鼓樂,打擊獅鼓須輕聲,互相禮讓、以示尊重。

  4. 獅接禮:兩團獅陣若於行進間相遇,將以自家習得之技法、套路相互接禮。其中,舞獅動作勿出現有踢腳、舉腳、隨意眨眼、任意高舉威揚、踩鬚或嗅對方獅尾之動作,此亦具有挑釁意味,容易產生鬥爭。

  5. 獅拜廟:獅陣行進間,凡遇廟宇必定參拜(唯陰廟不拜),且必須放輕鼓聲、或打三拜禮表示禮敬。

  6. 獅禁忌:獅陣於表演時或行進間,切勿穿入獅陣中。臺灣獅舞獅者係以男性為主,臺灣獅若有開光或貼有符令的獅陣兵器,禁止女性碰觸;但醒獅則無此限制。此項禁忌為傳承傳統舞獅倫理之涵義。

(三) 舞獅結束:

  1. 獅拜禮:見廟時須參拜,舞獅舞完後亦須後參拜禮。

  2. 獅供奉:獅陣未出陣時,獅均供奉於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