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文學會會員大會針對世新大學預計於114年停招中文系一事再度聲明:

  日前媒體披露世新校方將於114學年度停止中文系招生一事,隨即引發強烈關注,其勢迄今未歇。少子化下的臺灣,私校經營困境已為燃眉,校內相對弱勢的人文科系處境尤為窘迫。外界因而得以察覺人文科系長久以來未得合理的資源配置,在單一價值掛帥下發展漸趨失衡,不利於臺灣朝向全面優質的國家發展;當然,中文系在專業教學、研究之外的職業想像與對應,也是社會關注的面向。世新之為固屬大學自治權利,然而後續產生如此之震盪效應,校方恐亦始料未及;深究其因,還來自於一所以傳播媒體起家、以筆為象徵的大學,竟將停止招收中文系學生作為固本策略,此舉無異截斷媒體所倚重的語文基石與思辨運行之臍帶,如此斷裂感造成的驚懼與不安,社會一時之間大概還不容易平復過來。

  教育為百年大業,關乎國民個體發展的成就與完善,更是國家重要資產的養成,培育人才,宜乎有全面規劃與前瞻佈署,務使人人得以盡其才、得其所。大學固應接受時代浪潮的洗禮,與時俱進,然對真理之追求、知識的熱情,持續追問、思辨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斯是本職所在,底線不可退讓。學術探索並非遺世獨立,即是淑世致用,兩者互為表裡,彼此增益。由此,護國神山的根基未必不在人文學科,何況走入AI世代,更前所未有地需要人文素養的倫理關懷與價值判斷,文科無用論可以休矣!臺灣社會面對未來挑戰,應具備大格局與歷史意識,毋須陷入非彼即此,相互傾軋的迷思,主事者宜致力營造一個對各專業領域友善、開放與理性的環境,發展每一位學生完善的自我覺察能力,讓每一個主體在擇其所愛時,保有自在、自信與從容,基於個人之適性、適所,而能愛其所擇,成就如其所是之自我。

  世新中文系在兩年前即擬更改系名,增加傳播應用之向度,如今傳出停招,輿論譁然,社會各界對於中文系所培育人才出路多有指教。究其實,每一個系所皆有「所學即所用」、「所學以致用」與「所學非所用」的光譜分布。中文系所培育的各級語文教師、研究員,即位於「所學即所用」之譜;臺灣的大學教育中,固然存在不等的所學以致用與所學非所用的現象;後者或更有賴於學習者本身深層連結與能動,此暫不論。中文學界深知大學非職訓所,但由專業所延伸而出的多元能力,形構出具體容變的對接平台,如何追求「所學以致用」,不容忽視。中文系以其語文專業與其他領域對接,增加想像的維度,創造出更多就業可能,這固然不是直接引進特定職業,而是盱衡未來發展趨勢,培育諸如跨領域的對話能力、講述故事的敘事力、多媒體的應用創造力、具備研究精神的企劃提案能力等,輔之以哲學思辨、歷史意識與文學感性,才能讓人才廣泛的學以致用,發光發熱。

  現代大學經歷轉型風暴,步步維艱。哈佛大學曾傳出將整併四個小眾的語文科系,惟該提案於討論階段不被師生接受,校方即表收回緩議,另提出確保藝術與人文學科未來數十年可長可久的發展方案。誠盼世新高層亦有開放的精神與改變的勇氣,斯是大學自治之真義。面對少子女化的嚴峻考驗,一味固本,恐將引發本位主義,不利創造開新的契機;病徵實非病灶,唯有系院校三位一體攜手共進,珍視與尊重專業,才能將危機化為轉機。臺灣中文學會除了密切關注世新中文停招一事,在語文、文學、文化的多維座標裡,亦將持續貢獻專業,誠懇傾聽各方指教,期待能與時俱進,共創未來。


針對媒體報導世新大學預計於114年停招中文系一事,臺灣中文學會聲明: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這一代人文學者的優勢,臺灣的自由、開放更是傲視華文地區,以之連結國外漢學,讓人文思想在旅行中獲得更多的思辨火花,更使得臺灣中文系開創出學術與實務的新局。文,無處不在,文之大用亦與人類相終始;努力沒有最多,只有更多,期盼各界持續關懷世新中文,並與中文學界共同努力!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