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活動記事

配合計畫執行於 112 年 2 月 20 日申請跨院系教師成長社群培力工作坊--「地方創生新農業教師成長社群」,建構一個提供教師集思廣益的場域,將各自不同的專業整合,觀察社會各個面向來了解社會的需求,以投注力量進行協助。從教師面來看,大學教師執行 USR 計畫可以提昇對現實環境面的問題意識,加強解決實務問題能力,補足實務經驗之不足,進而補強課程設計上較缺少現實環境面的問題。本年度已舉辦5 次研習活動,值得一提的是農糧署企劃組林鈴娜組長及農業資源組有機農業科陳星宇視察分別以「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與法規說明」及「有機農業促進法」為題,詳細解說產銷履歷認證及有機驗證,對補充修正我們製作的食農教材助益甚多。

學生全程參與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與農友洽簽供應商合約計畫,企管系學生從建立商品目錄,透過市場調查、分析消費者需求和偏好,來擬定包裝大小行銷策略及展售陳列方式與技巧;創設系學生展場規劃設計,從透過對農產品了解,掌握陳列的特色,現場銷售展示的擺飾技巧,海報色彩的搭配,達到吸引人目光與加深印象的效果等;餐管系學生則製作試吃品加工,增加購買意願;每一個細節都是跨域合作互相激盪火花,協助農友行銷。

經由本次活動,由學生直接面對消費者,將食農教育精神擴散,可增進消費者食農體驗;學生面對不同客層可培養跨語言、跨年齡隔閡的溝通解說能力,並於行銷實作過程中深化學習成效。另藉由學生行銷活動,可讓更多潛在族群了解有機無毒農產品的理念及價值,用行動支持優良的生產者,拉近城鄉距離達到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路程。同時學生在擴散過程中對農產品推銷有正面助益,而提昇產品外部知名度。

新光三越美麗市場展售〜農產品埔里福興菌場香菇及新品莊園有機愛玉(112.11/1-11/14)

108 課綱強調「化被動為主動」的精神,學生在學習上將享有更多自主權。本計畫

以非農業類科(主要為商管群)學生為主,篩選過往合作優質有熱忱農友,以烏溪流

域在地農產品實作為主要內涵,提供學生專題小組參訪農場,踏入產地體驗,了解各

農作物特色及多元食用方式和營養價值,同時透過親手摘採、品嚐,認可農友從農理

念與認識大自然孕育的產物。

台灣的農業多為小農型態,因此無論是實體市集展售,或是新型態的網路銷售,對

農友而言,在人力、技術及資金等方面都處於劣勢,而高中職學生對新型態的網路銷

售及資訊的熟悉度卻有相對的優勢。利用參訪後的銷售實作,高中職生發揮創意,研

擬計畫,制定行銷策略,將所學過的賣場布置、商品陳列銷售技巧、收銀計算盈虧、

財務報表編製等加以運用,充分落實 108 課綱核心素養精神,實踐課堂所學理論結

合實務,展現跨產業學習歷程之成果,擴大食農教育參與成效,並能協助解決農友自

行銷售的困境,適度緩解產銷問題。另外,本團隊舉辦成果發表會 ( 烏溪流域參賽隊

伍與農作物計 30 隊 ),讓各校學生相互觀摩交流,亦可增進大學教師瞭解高中職 108

課綱教學現況,有利銜接大學課程內容。

農村文化永續循環為目標,協助農友以及創業青年開設農村體驗行程,推廣農村生活文化體驗,凝聚共識帶動傳承與創新在地文化,以祈達到永續社區。本計畫注重多方利害關係人網絡利益共生鏈結,為強化其對抗外在環境變化應對能力,針對農友開設成長專業課程,如 112.08.15 在埔里鎮福興社區以菌菇類料理舉辦「共培、共學、友善農村工作坊」,藉以提升地方產業人才專業技能。

香菇中式料理

課程大綱:

「產品整合與規劃」由授課教師和業師從食農觀點、產品設計企劃與商品發展概念等方面,引導學生從生產者角度認識在地農業,同時運用創意思考剖析消費者需求;其次邀請在地業師帶領學生深入學習,與蹲點場域農友互動,積極參與在地農業和生產文化體驗活動,並於課後進行反饋及學習報告;最後引導學生規劃農產品組成應景禮盒,進入行銷通路 ( 新光三越 ) 實作,與消費者面對面溝通,使學生認知在地農業和生產整合關鍵,以達學習整合規劃與行銷能力之課程目標,完整理解業態。

主題二 米紅包專案設計

以專案執行做中學讓非設計背景同學能在短時間能了解設計的整個流程並產出成果

流程如下:

1、請到實體店家 ( 拍照 ) 或是各大平台 ( 截圖 ) 尋找你覺得不錯的 2-3 家米包裝

2、以簡報檔整理出米包裝上的資訊

2-1 品牌 ( 楊基裕;產品:台稉九號米 )

2-2 視覺 ( 主題意象;例如新年...)

2-3 資訊 ( 成分、營養標示... 等,還有哪些? )

2-4 其他 ( 材質、印刷...)

3、思考:情境、目標族群、份量、趣味性、特殊性、禮盒組合性...等問題












本課程將透過實作方式帶領學生了解包裝的價值,並透過專案的方式引導學生實務操作,課程中將帶領學生了解 USR 計畫、合作場域及參觀小農場域,了解農民目前的實況及產品特色,將課程內容以實作方式,帶領學生規劃農產品的包裝,並邀請小農共同參與包裝設計的評圖,縮短教室與現場的距離,在實務操作中培養學生的設計素養與包裝設計專業。

南投埔里是香菇第二大產地,埔里香菇業界於 2011 年專程至大陸龍泉市下田菇神廟,將菇神分靈至埔里受奉宮,做為菇農的守護神,並於每年農曆 6 月進行祭典,祈求菇神庇佑風調雨順、作物豐收,該慶典因疫情關係與地方人士意見不一停辦。本計畫於通過之初,即在福興社區成立文化工作坊,藉以凝聚社區共識,帶動傳承與創新在地文化,重新推動全台首座菇神的慶典活動。今年 8 月 15 日菇神慶活動再次隆重登場,並融入僑光科大師生的創意,將宗教文化結合產業活動,行銷推廣在地菇類。值得注意的是,執行本案的師生自 5 月中旬初撰企畫書到 8 月中旬活動完畢,歷時 3個月,計畫主持人賴永裕、活動主辦人趙惠芬及蹲點調查員許秀容,帶領學生陳柏昕、莊詠筑和陳彥融,進出場域近十趟,包含:舞台背板與邀請函設計、場地布置活動流程規劃、新聞稿撰寫及相關人文訪問與記實等,不斷與主辦方溝通對話,並於事前演練與模擬,以符合其需求與期待。本次活動完成「協助在地農業節慶活動 ( 菇神慶 )活動」「開發在特色地人文數位影音紀實」指標成果,將傳統、創新、教育、產業與社區共融於一體,提升南投埔里香菇能見度,帶來新商機,另台灣生活新聞網 - 南投新聞播出活動精華,對本計畫目標有所闡述,同時提昇執行效益。8 月 25 日團隊再與受奉宮廟方、菇類協會理事長、社區主事者進行活動檢討,頗受地方與社區人士肯定,9 月 1 日與埔里鎮長廖志城研擬明年擴大舉辦方案,期待 2024 年盛會能有更大的效益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