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觀寺乃臨濟正宗,屬浙江南海普陀山鶴鳴庵支派。自民國三十七年由盛雲老和尚建寺至今,已有近六十年歷史,老和尚秉持慈悲敦厚、樂善好施,身教德化,畢生奉獻佛門,深得台灣佛教界之敬重。
民國八十年厚重法師承盛雲老和尚衣缽,因法師自弱冠出家,在先師長達二十年的薰育中,謹守儀節、勤修儉樸、精勤不懈,時時以眾生之苦為己憂,處處以隨緣化眾為己任。
「聖道應容方便為法門通至道,觀心自在慈悲應萬物感誠心」,質樸玲瓏的聖觀寺,默默的走過一甲子度化眾生、繼佛慧命。為此,我們更需尋根溯源、為聖觀寺史料做一完整的記錄。
聖觀佛堂於民國五十八年改建為四層樓房。
底層設佛堂、廚房,二樓為客廳、禪堂,三樓則是圓通寶殿,正中供奉準提菩薩,安養堂、福慧堂分陳左右。
落成之日,恭請與覺公有同門兄弟之誼之印順導師,主持落成典禮,並正名為聖觀寺。
• 民國三十七年由開山祖師盛雲長老暨皈依弟子林證慧、邱證道等居士發心贊助,購得一所日式平房,闢為道場,供奉準提觀音暨文殊、普賢二菩薩,初稱「聖觀佛堂」。
• 民國五十八年始改建為四層樓房。底層設佛堂、廚房,二樓為客廳、三樓則是圓通寶殿。中尊為供奉準提觀音,安養堂、福慧堂分陳左右。完工之日,恭請與覺公有同門師兄弟之誼之印順導師,主持落成典禮,並正名為「聖觀寺」。
• 盛雲老和尚於民國八十年圓寂,厚重法師承衣缽,接任住持。
•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於建成公園主辦建寺五十週年祈福法會暨園遊會。
• 民國九十年信徒為紀念祖庭,十方捐款,在陽明山平等里購得蓮田,另闢道場-鶴鳴精舍。
• 民國九十二年鶴鳴精舍落成,十月舉行準提觀音安座大典(準提觀音即當初聖觀寺建寺主尊)。
• 準提菩薩為聖觀佛堂建寺之主尊,由於入寺因緣特殊,更增添了準提觀音靈驗的神秘色彩。
• 聖觀佛堂建寺之初,佛堂殿堂初具,欲行法會時,獨缺供像,盛雲老和尚為了請一尊佛像當主尊,遍尋大街小巷, 一日,進入一古物店,見桌下不起眼處,塞了一尊全身漆黑十二隻手臂的菩薩像,但法相莊嚴,深覺有緣,詢問價格,但因開價昂貴,老和尚自知暫時無法負擔,因此只好量了尺寸,待存夠了錢再來請。
• 回來後老和尚請木匠依尺寸做了佛龕,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數天後,有一婦人站在門前發抖,信徒扶她進來休息。經詢問來意,方斷斷續續說是古物店的老闆娘,因法師離去後,連日來深為夢境景象所擾,十二隻手臂的菩薩像,一再夢中指示,要隨法師來。一早就依師父所說,找了過來,沒想到寺中大殿的陳設與夢境一模一樣,希望法師快快將菩薩像請回,價錢好談。
• 老闆娘自動降低了價錢,法師也湊足款項,請了那尊全身漆黑的菩薩進門。佛堂終於有了主尊供像,經過安座開光後,遠近信徒,齊其來瞻仰,在每日課誦,頂禮膜拜,虔誠祈請之餘,信眾幾乎是有願皆滿,有厄皆解,由於靈驗事蹟不斷傳出,黑菩薩之名,不脛而走。
• 黑面菩薩供了五年,法師信徒共同為之裝金,當髹漆安金完竣後,光燦亮麗,煥然一新,更清晰的看出尊像的五官容顏,端莊嚴肅,是一尊準提菩薩。
時空輪轉,一尊具有一千四百年歷史的希世珍品-石觀音,就供奉在聖觀寺四樓的圓通閣。
石觀音像在二次大戰時,原由任職台北市尹(即台北市長)的日籍官員,自中國大陸收藏來台,本欲攜回東瀛,詎料民國三十四年秋,戰爭突然結束,待遣歸國者,限制極嚴,無法私運出境,遂留置其友人「信記茶行」處,臨行還拋下一句「要留給誠心供養的人」。民國三十七年,盛雲法師初建佛堂,正四處尋找供像,聞訊親往,虔誠迎回供奉,實因緣殊勝。
禮祖何需上普陀
陽明山麓立法幢
繼佛慧命在鶴鳴
子孫延綿共水長
盛雲老和尚於民國十二年赴普陀山鶴鳴庵從清巖長老薙染出家,只因物換星移,鶴鳴庵後來被併入大乘庵,祖庭不復在,因此老和尚一心想覓地闢建道場,使鶴鳴得以傳承。
民國九十年,厚重法師在陽明山平等里購地建鶴鳴精舍,民國九十二年,舉行準提觀音安座大典。
座落於山麓中的精舍,群山環繞,幽靜清涼,是一處極佳的修行道場,法師更盼有緣大眾能踏入道場,禮佛修心。
地址: 111台北市士林區平菁街42巷9號
連絡電話: 02 2862 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