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 健康促進學校願景

一、成立推動小組訂定各項學校體育衛生政策,透過宣導、藝文競賽、體驗活動、積極推動健康促進相關活

         動。

二、透過辦理各項體育競賽及活動全面提升學生各項健康體能。

三、持續落實施本校體育一年一技特色活動,培養學生多元體育技能,並建立終身運動習慣。

四、針對本校健康體適能需加強學生之項目,辦理相關活動予以增強。

五、針對本校體位不良學生,結合運動與飲食改善體位。

六、結合社區成立體育社團,協助學校辦理各項體育活動。

七、多方參與校外體育競賽,擴展學生視野,延續學校體育特色。

() 健康促進學校特色

一、學校衛生政策:

        訂定健康促進相關計畫,推動學校體育衛生政策,實施體育護照認證,結合行政與教學融入主題教學

          課程,使健康促進的概念落實於生活中。

二、學校物質環境:

        透過校園環境氣氛營造,如樂活走廊、體育特色佈置、香氛花園等,以「健康‧自然‧美」為中心,期

          能由環境影響學生,建立友善和諧、快樂健康的校園。

三、學校社會環境:

      藉由學生自治活動參與學校政策規劃,以自治市為主,行政與教師為輔,進行健康促進 宣導與競賽

         活動,並加強教師正向管教與輔導知能,望能建立創新卓越、溫馨祥和的沙崙大家庭。

四、社區關係:

    1.社區支持校園推展活動,如志工媽媽、沙崙里辦公室及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活動。

    2.竹圍消防分隊、婦宣隊、警察局、衛生所等社會資源協助宣導活動及辦理免費體育社團。

五、健康教學與活動:

    1.以兒童為主軸,配合學校願景,推展體育教學活動,如一年一技、社團、越野賽跑、三對三籃球賽、里

        校聯合運動會等,藉由多元化的活動培養學生知能與實踐並重的生 活習慣

    2.配合在地鄰近資源實施教學活動,如地景藝術節、桃園國際機場等校外教學活動。

六、健康服務:

建立「學校健康諮詢站」,由校護與校園志工利用課間及課後提供社區與學生更佳的健康服務。


(三) 體育教學特色

壹、特色背景說明

本校位處於北部濱海鄉村地區,是一所偏遠小學,一至六年級共有6班,學生數共47人,教職員工17人。學區家長大多以從事基層勞力工作或農、漁業為主,社經地位較低,普遍缺乏健康生活型態的相關認知及活動,且本校弱勢族群學生比率高達5成以上,學生對於體育活動相當喜愛,家長也倚賴學校給予學生建立健康和體適能觀念。考量學生體能有待鍛鍊,且希望給不同專長的孩子有建立自信,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機會,乃以學校多年來陸續推展之體育活動,設計規畫為課程內重要內涵,以發展學校特色。

在健康與體育課程中,孩子表露出喜愛運動的天性,且各有不同的興趣和優點。至此,教師團隊乃共同研商,設計出常態性的運動課程,融入平日的課程活動實施。依照不同季節、時間及因應學校活動安排等,逐漸形成了多樣化的體育活動。透過體育競賽提昇學生榮譽心和練習的動力,並經由實際檢測,了解學生體適能指數,達成體育活動的特色目標。

 

貳、學校願景與特色目標

     本校學校願景為「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感恩惜福、創新卓越」。藉由多樣性體能活動,在快樂學習的氛圍中,讓每個孩子都能累積健康資本,進而達成全人化成長目標。  「龍騰虎躍在沙崙」的目標進一步的設計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活動,達到健康、合作、自我超越等內涵的學習,讓孩子在從事運動及參與比賽的過程中,養成終身運動的好習慣,開展多元智能的學習,體會運動的技巧和樂趣,成為充滿熱情活力的沙崙好兒童。學校特色發展計畫,透過系統性課程規劃,創意教學活動設計,整體教學環境建置,教師團隊專業素養提升,校內外資源整合來達成本特色發展目標。 

叁、特色發展的策略與作法

ㄧ、課程規劃設計

學校成立「學校健康促進推動委員會」及「學生健康體適能提升工作小組」,組織工作團隊,全力推動健康促進工作。透過本校召開之教學省思會議,定期共同研議討論學生健康體能實施現況及問題;並透過本校網站開闢體能相關知識及推廣網頁,推廣健康體能觀念及重要性。

在考量學校既有條件、社會資源、家長期望與學生需求等因素之下,學校挹注各項行政與資源,「晨間活動」、「教學活動」、「體育營隊」、「主題活動」以及「體育護照」五個主軸進行分階分級的教學活動設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採多元化評量方式,希望達成「活動樂趣化」、「社團多元化」、「教學正常化」以及「護照普及化」 的特色發展目標。

(四) 特色績效管理與成果

一、學生學習成果

 (一)體育活動成果:

  1.教學團隊期末進行自我檢核與討論下學期實行方式。

  2.學習活動結束進行成果評量、認證與學生訪談,以了解學習情形做為補救學習參考。

  3.體能不佳學生,安排參與體育性社團,並由教師個別指導學習技巧,以提升運動興趣和體適能。

  4.本校學生參加大園鄉鄉長盃跆拳道錦標賽榮獲品勢項目國小男子黃帶A組第一名、品勢項目國小男子紅帶黑頭B組第二名、品勢項目國小男子紅帶黑頭F組第二名、品勢項目國小男子紅帶C組第二名以及品勢項目國小女子黃藍帶A組第三名。

  5.本校學生參加101年桃園縣運動會獲得國小男子組4X100公尺自由式接力第二名、國小男子組4X50公尺自由式接力第三名、國小男子組100公尺自由式第四名。

  6.本校學生參加102年桃園縣中小學運動會獲得國小男子組100公尺自由式第五名。

  7.本校學生參加桃園縣市長盃溜冰錦標賽獲得六年級休閒組400公尺第四名、六年級休閒組600公尺第三名、五年級休閒組200公尺第二名、五年級休閒組600公尺第一名、四年級休閒組400公尺第三名和第八名、四年級休閒組600公尺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五名、四年級休閒組200公尺第四名、三年級競速休閒組400公尺第八名、三年級競速休閒組600公尺第四名。

  8.本校學生參加會長盃接力錦標賽獲得國小女子4人丙組400公尺第六名、國小混合4人丙組800公尺第三名。

  9.本校學生參加102全縣中小學運動會大園鄉代表隊選拔賽榮獲國小女子乙組100公尺第一名、國小女子乙組60公尺第四名、國小男子乙組100公尺第三名、國小男子甲組200公尺第一名、國小男子甲組100公尺第二名。

 10.本校學生參加103年桃園縣樂樂棒球比賽榮獲國小五年級組第六名。

 11.本校學生參加103年桃園縣躲避球比賽獲得國小混合組全縣殿軍,並代表桃園縣參加第15屆全國躲避球錦標賽。

 12.本校學生參加103學年度全縣運動會代表隊選拔賽榮獲甲組100公尺第一名、甲組200公尺第二名、甲組200公尺第三名、甲組跳遠第三名。

 13.本校學生參加103學年度桃園縣樂樂棒球比賽榮獲國小三年級組第四名。

 14.本校學生參加會長盃全國溜冰錦標賽獲得國小男子六年級組400公尺爭先賽第六名、國小男子五年級組400公尺爭先賽第六名、國小男子五年級組200公尺計時賽第六名、國小女子六年級組400公尺爭先賽第一名、國小女子六年級組400公尺爭先賽第五名、國小女子六年級組200公尺計時賽第一名和第二名。

15. 本校學生參加103全市中小學運動會大園鄉代表隊選拔賽榮獲國小國小女子乙組跳遠第五名、國小男子甲組60公尺第六名、國小男子甲組100公尺第六名。

16.本校學生參加105全市中小學運動會大園區代表隊選拔賽囊括國小男子乙100公尺第一名、第二名。

17. 本校學生參加107年桃園市中小學校運動會-大園區田徑選拔賽囊括國小男子甲組60公尺第一名、男子甲組跳遠第一名及女子甲組跳遠第二名。

18. 本校學生參加106桃園市躲避球選拔賽獲得國小男女混和組第六名。

19. 本校帶隊參與桃園市106學年度第9屆國中小學生普及化運動計畫-樂樂棒球錦標賽決賽

20. 本校帶隊參與107年大園區國民中、小學田徑選拔賽並獲得國小女子組200m第一名之殊榮。

21. 本校帶隊參與108年大園區國民中、小學田徑選拔賽並獲得國小女子組200m第三名之殊榮。

22. 榮獲108年桃園市中小學校聯合運動大會大園區選拔賽國小女生甲組 第二名

23. 本校學生參加108年桃園市中小學校運動會-大園區田徑選拔賽囊括國小女子100公尺第二名國小男子乙組60公尺第二名及女子甲組60公尺第二名、男子甲組壘球擲遠第四名及女子甲組壘球擲遠第三名

24. 榮獲109年桃園市中小學校聯合運動大會國小男生甲組1200M接力大園區第八名



二、教師專業成長

  1.外聘游泳、直排輪專業教練,指導師生體育活動技巧,增進教師教學技能。

  2.鼓勵教師參與運動社團,培養運動習慣。

  3.鼓勵教師至其他學校參加健康教育及體育知能研習,以增進教學技巧與知識。

三、家長參與成效

  1.社區家長每年協助學校舉辦之春秋兩季越野賽跑,形成社區文化,帶動運動風氣。

  2.每年辦理里校聯合運動會或體育發表會,邀請家長及社區民眾參與,成效良好。

  3.家長志工隊協助辦理校內各項體育活動,積極倡導師生及民眾運動風氣。

  4.辦理社區打掃、健走或淨灘等活動,深獲家長支持肯定。

四、學校品牌行銷

  1.98.3.27聯合報桃竹苗新聞頭版報導本校越野賽跑活動,「國小越野賽跑,老少跑3.5公里已成社區大事」。同日南桃園電視台及北健電視台亦有相同專題的新聞報導,同時訪問師生家長。

  2.98.6.3南桃園電視台及北健電視台新聞報導本校體育特色推展及體育護照認證新聞,肯定學童的體能及學校辦理體育活動的用心。

  3.102.9.13北健電台新聞報導本校地震演習及防災宣導的新聞報導。

  4.104.12.9國語日報頭版報導本校六年級畢業旅行登峰造極-攻頂合歡山東峰、主峰及石門山

(伍) 未來發展與展望

一、持續推展體育活動,提升學生運動樂趣及體適能。

二、強健師生體魄,增進教學及學習成效。

三、擴大體育活動範圍,帶動社區地方運動風氣,養成健康習慣。

四、提升偏鄉學校師生自信心與成就感,涵養國家社會未來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