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機器人、面具演繹在未知的時空與年代,如果意識可以儲存下載,軀殼可以選擇,那麼人類與沒有靈魂的機器人有何不同?劇中機器人瑞安產生擬人行為意識,隱喻現代人之間的疏離情感。藉由裝置與肢體的接觸、發散、收斂,遊走於意識與軀殼之間,尋找那些幽微不可見的、破碎四散的,在黑暗中點點發亮的我自己。
#機器人 #意識 #自我 #慾望 #宿命
呈現形式:面具、人偶同台
發表日期:11/7 (六) 10:50 - 11:30|14:20 - 15:00;11/8 (日) 10:50-11:30|14:20-15:00
發表地點:利生醫院
長期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合作。代表作品有無獨有偶《野溪之歌》、《勇氣媽媽》、《沒有人愛我》、故宮星光動物園—夏夜偶戲表演。喜歡運用肢體表演融合不同種類的創作,編創作品有個人肢體表演阮劇團草草戲劇節《目民》的編導與表演者、2017藝起文化基金會-不貧窮藝術節《天生如此》表演者舞者。
現職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的紅鼻子醫生探索關於丑角運用於戲劇當中與發展長篇幅的戲劇小丑表演。
作品形式以行為藝術、錄像裝置、空間裝置及跨領域表演為主,曾與劇場演員、機械手臂合作帶出更多面向。近年來關注於勞動及移工的議題,試圖突破藝術與生活的界線。從2013年開始「超完美工作機器人」計畫,曾至紐約、巴黎、東京、新加坡、柬埔寨、韓國發展與發表創作。
化身為另一個身份的自我:「超完美工作機器人」
我透過扮裝的方式,開啟機器人在台北街頭與各大就業博覽會,發傳單找工作的過程。藉由沒有靈魂卻超級盡責的角色,傳達工作中外在與內在的「失溫」而這種失溫,是內在無法認同自己,而外在就業環境紐約,所處的兩難狀態。透過行為藝術,以機器人進入人類世界,讓觀者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與勞動的價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