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故鄉---過溝

過溝_建德宮

【全台獨嘉/神鬼傳奇/神氣活現】

兒童健康遊樂設施

過溝水塔

過溝水塔今年50歲了。

相信所有過溝人對它都不陌生。它在過林路路邊(嘉18線4公里處),高高聳立,遠遠就能看見。

早期嘉義布袋沿海地區的飲用水都是掘地下井水飲用,這些地下水含有過量的「砷」,居民飲用後造成慢性砷中毒。因砷中毒引發的「烏腳病」令許多居民痛苦不堪(烏腳病會讓患者非常疼痛),有的居民因此截肢(無法下田工作怎麼生活?)、甚至死亡....

由于罹患者眾,在民意的驅使下,民國54年成立過溝庄簡易自來水廠,由建德宮出資鑿井,埋設管線(由庄民們協助)。56年興建過溝水塔儲水配送,57年啟用。

此後,過溝居民才有乾淨的飲用水源。一直到民國70年代,自來水普及,過溝水塔才功成身退。

在小編小時候,雖有配水管送水,但並不是像現在家裡水龍頭一開水就來。配水管離屋子有一小段距離。我家是在廚房外建一個儲水槽,到水源處用水桶盛水後放進儲水槽,再加明礬淨水後使用。

一些屋齡6、70年的老房子還能看到這種儲水用的磚造水槽或大水缸。

把過溝水塔象徵成一個飲用水的「分水嶺」我想對過溝的飲水歷史並不為過。它的背景故事代表先民們早期生活的艱苦與克服艱難的毅力與精神。

「飲水思源」這四個字高高掛在塔上,時刻提醒著後人的我們,面對現在所呈現的便利環境,莫忘先人的篳路襤褸。

~~~~~~~~~~~~

水塔歷史資料與檔案照片取自網路-2016/4/8自由時報

~~~~~~~~~~~~

照片、撰文/小編張素華

【疼惜咱們的故鄉。過溝】

過溝。是你我共同的家鄉

鄉親們以農漁業為主要的生計來源,

但這幾年來,氣候不穩定,

漁業養殖不易,又是寒害,

又是滯銷降價,現在還來病毒。

而農業每到收成就進入氣候不穩定期,

如現在正值收割期又碰到梅雨季,

農民們搶收以減少損失,

卻已造成收購競價的損失,

看天的臉色吃飯,養活一家人,

靠著雙手把孩子們拉把長大。

這些產業在無配套措施之下,

難以留住青年人,也使家鄉漸漸老年化。

還好,這群可愛的長輩們,

不怨天,不尤人,

還是辛勤努力地拼搏著,

栽培出一個一個的人才來。

感恩著他們的付出,

也請大家疼惜咱們的故鄉 過溝

圖/感謝張素玲小姐、李育明大哥拍攝提拱。文/信忠

-------------------------------------------------------------------

歡迎留言及投稿(照片)

請幫「看見布袋過溝」臉書專頁 按個讚

https://www.fb.me/SeeGuoGou

過溝 三里聯合辦公處

東安

過溝 中安里聯合辦公處

西安

是為咱里民服務辦理申報轉作、休耕、辦理中低收入戶申請、申請殘障手册、滿65歲乘車證(敬老卡)、殘障乘車證(愛心卡)…等各種服務。

布袋衛生所辦理免費健康檢查、漁業署辦理漁民放養量申報,也是來這裡辦理的…

小編今天來里辦公處找里幹事辦事…大門關上了,好奇問大熱天怎麼門關起來,里幹事說今天開始這裡有冷氣可以吹了,好棒棒喲

三里~里幹事辦公的時間是每個星期一、三、五早上8點至1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