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永續與數位轉譯
授課教師:魏國彥教授、葉守禮助理教授
課程宗旨
本課程希望透過人社、工、商領域學生的合作,促成跨領域知識、技術與社群的轉譯(translation),並藉由田野調查、社會設計與專題實作等方式,探索數位科技導入鄉村永續發展的途徑與策略。
課程成果影片
2024.03.23 (六) 田野調查1
講師:大茅埔調查團 吳哲銘講師、邱組寧講師
活動內容:哲銘講師利用整個上午替學生介紹了扎扎實實的東勢大茅埔地區故事,帶著熱情與專業滔滔不絕,大茅埔調查團透過一次次田調、自家種植經驗、與農民居民無數溝通、和獵人學習的點點滴滴,建構出屬於他們與東勢一切的相處之道。其中,學生很喜歡「埊」的概念,強調在地文化基礎的永續地方創生,由客家信仰、生態田調與四季果鄉交織而成的發想,對於哲銘講師所關係的議題,他總是認真細膩的理解,加上對家鄉的了解,發展出一套解決之道,譬如狂犬病與流浪貓狗問題,他便以信仰的角度切入,與居民宣導並溝通。另外,大茅埔調查團每週固定的田野調查也令人驚艷,除了定期檢查在山裡架設十二支拍攝野生動物的相機外,他們會去造訪小吃攤、廟宇、住家等等,希望透過撰寫文章盡可能紀錄東勢每個大大小小的故事,哲銘講師打開田野調查Google map時,大家都傻住了,密密麻麻的點遍佈在東勢大茅埔地區,每一個點都是他們努力的足跡。
下午,師生在調查團的帶領之下一步步建構起與東勢的連結,像是第一站—國王廟,哲銘講師生動地講起廟中牆壁雕刻的故事,一路走進聚落,來到調查團的工作室,裡頭展了各式各樣有關東勢的文史紀錄,包括百歲產婆、土地龍神、朱阿貴校長等等故事。哲銘講師一路與我們介紹各式各樣的農作以及其相關知識,途中還獲得了由調查團提供的點心,大家在大樹下喝著古早味紅茶與麻糬,國彥老師也採樣了大茅埔土壤,希望研究土壤含碳量分析並建立起農地含碳量GIS資料庫。緊接著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行程,因爲當天又恰好碰上水圳工程停水,有機會在祭拜水利伯公後,赤著腳進到穿龍隧道,走到後面還藏著一隻蝙蝠,是個很有趣的經驗。最後,哲銘講師的姨婆還送大家橘子吃,夕陽照著大家,在神木前面,大家互相分享今天的心得,期許透過第一次田調,讓師生對東勢有初步的了解,也對將要製作的專案更有想像。
2024.05.04 (六) 田野調查2
講師:石岡梅子屋工作室 劉佩蓁講師、大茅埔調查團 劉志永講師
活動內容:師生兩兩一輛腳踏車穿梭在后豐鐵馬道開啟了第二次田野調查,不管是作為前座破風的角色,還是因速度而稍稍恐懼的被載者,都在廊道的樹蔭底下迅速抵達了第一站「梅子屋」。佩蓁講師領著大家進入梅子社區,沿路是不斷累加的作物,一位同學計算出當天總共遇到17種作物,路上與當地農民的巧遇也讓學生們記憶猶新,佩蓁講師總是先聊個天,再轉過頭向學生介紹這位農民家裡種植的作物種類,這也成為師生與當地人的打招呼方式。另外,兩次田調都對於當地的宗教有著強烈印象,佩蓁講師領著大家到一座公廟,這是一座與百年芒果樹相依為命的公廟,學生對於從地上竄出的三個主樹幹竟是同一棵芒果樹感到詫異,也訝異於佩蓁講師口中客家人與伯公廟的親近關係,她向師生介紹居民把伯公當作談日常的朋友,也會替伯公的妻子與小孩建廟,這時,魏老師還撿起地板上的芒果吃了起來,十分有趣。
午餐時間師生進入東勢市區走訪用餐,大家帶著因食物和水果而滿足的心情迎接下午的行程,一半同學為了採集土壤樣本,跟著魏老師展開冒險,而另一半同學則留在我們十分熟悉的活動中心聆聽志永講師分享東勢農民的日常與議題,志永講師的字字句句是那樣的現實卻真實,對於有機農業的果斷說做不到;對於政府禁止農民私自運用冷藏庫的失望與氣憤,甚至講出了「年輕人應該當左派」引起同學們迴響,黝黑的皮膚、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開朗直率的神情,都讓學生們掉進志永講師與東勢的日常與故事。當然,哲銘講師的東勢大補帖當然少不了,仍然滔滔不絕地替大家更新大茅埔調查團近況,咬人貓的新商機與從六零年代開始的山城週刊都讓人難以忘記,眼見太陽快下山,大家享用著蔥油餅和紅茶,依依分享今日的心得,此起彼落,又是精彩田調的一天啦!
2024.06.02 (日) 期末成果策展
活動內容: 又回到熟悉的大茅埔社區發展協會,外頭下著大雨,屋內的學生們也沒閒著。每個人各司其職,忙碌地準備下午的成果展場。有的同學積極打掃環境,保持會場的整潔;有的則精心貼好展示用的成果海報,展示課程的心血與成果。雨中,田調的老師們和山城的朋友們陸陸續續抵達,他們的到來增添了份溫暖。
梅子屋的夥伴更是貼心地準備了味噌口味的煎餅和釀梅子紅茶冷飲,讓大家在忙碌之餘也能品味到地方特有的美味。守禮老師一如既往地優雅開場,精彩地拉開了成果展的序幕。姜同學代表報告課程成果,流暢的報告配上動人的影片,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帶領大家進入師生拜訪山城的心路歷程。
姜同學報告結束後,山城的朋友們便會到每張海報前,聆聽學生們本學期製作專題的解說,在這過程中得到許多回饋。其中一位山城的朋友笑著說,他很喜歡聽到同學將之前導覽的內容再次說出來,讓他知道同學眼中的山城是什麼模樣,總之在教室裡的大家無不是熱情交流,甚至還用客家語交談起來,大家都非常開心。
這場成果展不僅是學生們學術研究的結晶,更是對山城深深情感的回饋。學生們透過自己的參與和努力,用心去理解和分享在山城所看到、所聽到、所感受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