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語譯→打開《隨身讀》,對照文言文段旨、段析與語譯
2. 練統整→寫寫《課文統整學習單》,掌握課文文意
3. 找重點→利用《學習講義》,歸納課文重點
4. 做檢測→試著寫寫《語文養成習作》的題目,挑戰自己的能力
5. 趣思考→觀看有趣、與生活相關的影片,透過延伸思考問題,練習分析資訊與說明觀點
看完影片,試著回答問題:
1.「兩公約」所保障的人權內容,適用於哪些人?涵蓋了哪些範圍的人權?
2.根據影片所提之人權內涵,以及有效維護這些人權的方式,你認為日治時期的殖民政府是否有重視臺灣百姓的基本權利?為什麼?
(按右方箭頭看答案)
1.「兩公約」所保障的人權內容,適用於所有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立場、社會地位、國籍、資產、出身等的人,涵蓋了從個人本身到與社會互動有關的一切權利。
2.我認為日治時期的殖民政府並未重視臺灣百姓的基本權利,甚至予以踐踏,這從〈一桿「稱仔」〉中所述製糖會社剝削農民、法令既繁瑣又嚴苛,以及執法者執法不公、欺凌人民等種種舉措可見。
看完影片,試著回答問題:
1.從影片中,可看出現今的鹿港面臨怎樣的問題?
2.影片中的鹿港囝仔工作室,他們希望為鹿港做些什麼事?
3.〈鹿港乘桴記〉中對鹿港失去過去商業榮景而嘆惋,但從這影片中,你認為鹿港即使失去商業樞紐的地位,是否還有其他發展的可能?
(按右方箭頭看答案)
1.文化逐漸流失,具有歷史意義的屋宅幾乎每個月都被拆掉一棟。現今鹿港的觀光都主打逛老街吃小吃,但過度商業化,且販賣的東西與其他地方老街沒有差異性,忽略了地方的文化特色。
2.希望透過各種計畫、活動,吸引青年返鄉,更了解地方文化,帶動地方活力。
3.鹿港因為有悠久的歷史人文風采,雖然失去了商業樞紐的地位,但是或許可以透過人文資產,發展精緻的文化觀光,或是連結創意設計與當地產業,開創在地品牌。
看完影片,試著回答問題:
1.影片中來自越南的美甲店老闆林玉婕嫁來臺灣後遭遇的困難,與課文中作者母親的遭遇有哪些相同或相異之處?
2.社會對新住民的「汙名」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汙名」產生?
3.為什麼新住民要追求「正名」?從外籍新娘、外籍配偶、新移民到新住民,這一連串的名稱反映什麼樣的社會變化?
(按右方箭頭看答案)
1.(1)相同:語言隔閡、文化差異、離鄉的孤寂、社會的歧視,並總是被當成外人。
(2)相異:作者母親是家庭主婦,沒有求職經驗,林玉婕則有工作經驗。因為來自越南,林玉婕被雇主視為較低的階級,曾遇到同工不同酬的狀況,或是雇主刻意不給她應有的權利,在職場上容易遭遇不公的對待。
2.(1)臺灣人歧視她們的原生地,再加上她們的丈夫多為弱勢階層,社會也認為她們低人一等、素質差。
(2)由於對他國的不了解,人們便根據既有的偏見,從種族、身分去評斷,而不是以品行、能力去評價她們。
3.(1)她們希望社會能認同她們也是臺灣人,並給予平等與尊重,「外籍」、「移民」等字眼都還是帶有「外人」的意思。
(2)反映社會愈來愈接受多元文化及民族,能夠以正向且肯定的態度看待新住民。
看完影片,試著回答問題:
1.波海三小國獨立後,如何從前十年經濟不振,轉變成經濟成長率名列前茅的歐洲國家?
2.根據影片內容,波海三小國擁有哪些資源可以對抗俄羅斯的威脅?
3.由於各種因素,臺灣一直面對艱困的外交環境,請你從〈燭之武退秦師〉和波海三小國的狀況,思考有哪些地方值得臺灣學習,以提升外交實力。
(按右方箭頭看答案)
1.實施自由化改革、擁有承襲前蘇聯高端專業的低工資勞動力,因而成為外資進駐的熱點。
2.(1)以堅強的經濟實力吸引大國投資,讓大國彼此牽制。
(2)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提供軍事上的支持。
3.燭之武利用鄭國可為秦國提供資源補給的誘因,以及秦晉兩國的利益衝突,進而獲得秦國協防。波海三小國擁有龐大的投資利益,雖然引來大國覬覦,卻也讓大國彼此牽制。由此可見,即使是弱國、小國,只要具備豐沛資源,就能成為外交籌碼。臺灣在代工、醫療、科技等方面實力雄厚,可以持續強化現有優勢,一方面吸引他國投資,一方面建構緊密的合作關係,提升他國對臺灣的肯定與認同。
看完影片,試著回答問題:
1.根據影片中西方男性的觀點,什麼是「物化」女性?
2.影片中西方男性看到「酒促妹」時,為何認為她們被利用、被「物化」?
3.〈坤伶〉一詩中,「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觀眾是否也「物化」了坤伶?
(按右方箭頭看答案)
1.將女性當作物品看待,利用女性的外表去行銷產品。
2.廠商利用她們的美貌推銷酒類,深層的心態是將她們視為可以「被消費」的物品。
3.觀眾把坤伶當作一種消遣的工具,用她來打發時間,是為「物化」行為。
看完影片,試著回答問題:
1.影片中猶太拉比所說的「於魚之愛」所指為何?
2.影片中猶太拉比認為「於魚之愛」不是真正的愛,原因為何?
3.你認為猶太拉比會如何看待〈愛的辯證(一題二式)〉的兩種愛情觀?是否會有其中一種被他稱為真愛?
(按右方箭頭看答案)
1.相愛的兩人在對方身上尋找著各自的需求,並因為對方能滿足自己所有生理和情感上的需求,而稱之為「愛」。
2.「於魚之愛」是把對方視為一種工具,來滿足自己的需求,然而真愛是一種付出,而非單純的接受。
3.(以下為擬答,請自由發揮)我認為式一的愛情觀會被猶太拉比稱為真愛,因為式一中尾生一心一意獻出自己的時間、愛情、甚至生命,他愛著他投注了全部自我的女子,是一種付出之愛;而式二的尾生沉浸於甜蜜回憶,期待對方會滿足自己的愛情想像,是一種索取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