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ted Talk

In 2024: 

[1] 生成式人工智慧在教與學之現在與未來, 中國文化大學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2024年5月.

[2] 生成式人工智慧在教學之應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 2024年5月.

[3] 從團隊管理到AI跨領域研究之經驗分享, 中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2024年5月.

[4] 科技創新的經驗分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 2024年4月.

[5] AI在跨域創新的思維與應用, 馬偕護理健康管利專科學校人工智慧曁醫療智慧科, 2024年4月.

[6] 科技創新的經驗分享, 國立宜蘭高中科學實驗班, 2024年4月.

[7] 科技創新的經驗分享,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2024年4月.

[8] 從團隊管理到AI跨領域研究之經驗分享, 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2024年2月.

In 2023: 

[1] 從團隊管理到AI跨領域研究之經驗分享, 中國文化大學企業實務管理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2023年12月.

[2] 從團隊管理到AI跨領域研究之經驗分享, 國立金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2023年11月.

[3] 從科研創新到科學寫作, 中國華僑大學工學院, 202310月.

[4] 從團隊管理到AI跨領域研究之經驗分享, 中華民國空軍官校航空電子學系, 2023年10月.

[5] 從團隊管理到AI跨領域研究之經驗分享, 真理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2023年10月. 

[6] 科技創新的經驗分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 2023年6月.

[7] 在有限資源的高教環境下, 成功申請科研計畫之經驗分享, 教學應用與研究創新交流研討會, 2023年6月.

[8] 科技創新的經驗分享, 國立宜蘭高中科學實驗班, 2023年6月.

[9] 智慧聯網在數位轉型之研發經驗, 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2023年6月.

[10] 智慧醫聯網在數位轉型之研發經驗,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2023年5月.

[11] 跨域研究、前進世界前2%, 國立宜蘭大學工學院, 2023年5月.

[12] 科技創新的經驗分享, 中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2023年4月.

[13] 科技創新的經驗分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 20233月.

In 2022: 

[1] 從高教人才培育邁向智慧城市發展, 5G、AI新生態掌握智慧物聯大商機研討會, 2022年12月.

[2] AI世代下的人才培育, 宜蘭縣傑人會, 2022年10月.

[3] AI世代下人才培育模式, 銘傳大學, 20229月.

[4] AI世代下人才培育,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人工智慧視覺技術產業碩士專班, 2022年9月.

[5]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 國家圖書館青年學者養成營, 2022年8月.

[6] AI戰國時代下的創新思維, 教育部人工智慧北區高中生營隊, 2022年7月.

[7] 數位轉型下的人才培育, 中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2022年6月.

[8] AI戰國時代下的創新思維, 國立宜蘭高中科學實驗班, 2022年6月.

[9] 數位轉型下的人才培育, 彿光大學資訊應用學系, 2022年5月.

[10] 數位轉型下的人才培育, 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2022年5月.

[11] AI戰國時代下的創新思維,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電機資訊學院, 2022年4月.

[12] AI戰國時代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中華民國電腦學會, 2022年3月.

[13] AI戰國時代下的創新思維, 資訊科技應用學術研討會, 2022年3月.

[14] AI戰國時代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中華民國消費電子學會, 2022年3月.

[15] 透過AI人才培育做臺灣新經濟的推手, 永續臺灣經濟論壇, 2022年1月.

[16] AI世代下的研究思維,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新設計與經營學院, 2022年1月.

[17] AI生物影像辨識的創新思維,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意科技與產品設計系, 2022年1月.

In 2021: 

[1] AI在城市智能進化的N種可能?!, 國立宜蘭大學, 2021年11月.

[2] AI戰國時代下的創新思維, 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21年10月.

[3] AI生物影像辨識的創新思維,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人工智慧視覺技術產業碩士專班, 2021年10月.

[4] 高中生自主學習的必勝攻略,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 2021年8月.

[5] AI生物辨識技術的創新應用,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 2021年5月. 

[6] AI時代下的創新思維-以生物影像處理為例,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2021年4月. 

[7] AI生物辨識技術的創新應用, 真理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2021年4月. 

In 2020:

[1] AI時代下的創新思維, 宜蘭縣立順安國民小學, 2020年12月. 

[2] 卷積神經網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2021年12月. 

[3] AI時代下的創新思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2020年12月. 

[4] 和AI做朋友, 宜蘭縣立順安國民小學, 2020年12月. 

[5] 生物辨識技術在智慧城市的創新思維, 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2020年11月. 

[6] 人工智慧在智慧城市的創新思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2020年11月. 

[7] 生物辨識技術在智慧城市的創新思維, 教育部智慧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智慧感知與互動體驗跨校聯盟中心, 2020年10月. 

[8] 人工智慧在智慧城市的創新思維, 臺灣微軟與臺北市國際傑人會, 2020年10月. 

[9] 人工智慧在智慧城市的創新思維, 東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2020年10月. 

[10] 利用深度學習在掌靜脈辨識系統之研究,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學院, 2020年8月.

[11] 嵌入式指靜脈辨識系統應用於智慧車輛,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2020年5月.

[12] 生物辨識技術在智慧城市的創新思維,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20年3月.

In 2019:

[1] 生物辨識技術在智慧城市的創新思維, 國立聯合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19年11月.

[2] 生物辨識技術在智慧城市的創新思維, 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2019年11月.

[3] 特殊選材口試指南,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數位實驗班, 2019年11月.

[4] 用創意思維打造技術價值, 教育部智慧創新跨校聯盟中心, 2019年10月.

In 2018:

[1] 生物影像處理的現在與未來, 淡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18年12月.

[2] 指靜脈辨識系統, 中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信息學院, 2018年6月.

[3] 用專業改變人生, 國立宜蘭大學圖書資訊館, 2018年5月.

[4] 生物影像處理的現在與未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2018年5月.

[5] 生物影像處理的現在與未來,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2018年5月.

[6] 如何兼顧教學與科研, 中國龍岩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2018年5月.

[7] 生物影像處理的現在與未來, 中國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8年5月.

[8] 生物影像處理的現在與未來,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18年4月.

In 2017:

[1] 用正向力創造意外的收穫, 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研究所, 2017年12月.

[2] 用正向力創造意外的收穫, 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17年12月.

[3] 多媒體技術與商品化之思維, 中國文化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2017年10月.

[4] 利用服務與學習來提升自我價值, 淡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17年10月.

[5] 利用服務與學習來提升自我價值, 淡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17年4月.

[6] Combining Humans and Machin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E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Computing, February 2017.

In 2016:

[1] 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發揮教學﹑服務﹑與研究, 國防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研究所, 2016年12月.

[2] 利用服務與學習來提升自我價值, 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2016年11月.

[3] 利用服務與學習來提升自我價值, 中原大學通訊工程碩士學位學程, 2016年11月.

[4] 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發揮教學﹑服務﹑與研究, 中原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 2016年11月.

[5] 三維內視鏡影像系統之實現,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機電學院, 2016年6月.

[6] 三維內視鏡影像系統, 中原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 2016年4月.

In 2015:

[1] 如何準備研究所考試講座, 中國文化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2015年10月.

[2] 二維轉三維內視鏡影像系統之研究與實現, 中原大學通訊工程碩士學位學程, 2015年10月.

[3] 二維轉三維內視鏡影像系統之研究與實現, 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2015年10月.

[4] 二維離散小波轉換VLSI架構的設計與實現, 中國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2015年9月.

[5] 青年教師的經驗分享: 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發揮教學﹑服務﹑與研究, 中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2015年8月.

[6] 生物影像辨識技術的過去與未來, 教育部智慧電子應用聯盟中心, 2015年7月.

[7] 二維離散小波轉換VLSI架構的設計與實現, 彿光大學資訊應用研究所, 2015年4月.

[8] 如何在私校環境下發揮教學﹑服務﹑與研究, 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2015年4月.

[9] 二維離散小波轉換VLSI架構的設計與實現, 中原大學通訊工程碩士學位學程, 2015年3月.

In 2014:

[1] 如何在私校環境下發揮教學﹑服務﹑與研究, 彿光大學資訊應用研究所, 2014年12月.

[2] 如何在有限時間中維持研究成果?, 中原大學通訊工程碩士學位學程, 2014年12月.

[3] 如何在私校環境下發揮教學﹑服務﹑與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 2014年12月.

[4] 利用三維影像處理分享如何在私校環境下發揮教學﹑服務﹑與研究, 教育部智慧電子應用聯盟, 2014年8月.

[5] 基於彩色與深度資訊之三維影像傳輸技術, 國立宜蘭大學圖書資訊館, 2014年6月.

[6] 移動物件偵測在嵌入式軟硬體平台的設計觀點,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14年5月.

[7] 改善傳統方向性離散小波轉換應用於移動物件偵測, 聖約翰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2014年4月.

[8] 二維離散小波轉換VLSI架構的設計與實現,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2014年12月.

In 2013:

[1] 技職生的未來在哪裡?, 新北市立鳳鳴國民中學, 2013年4月.

[2] 離散小波轉換VLSI架構的設計應用於JPEG2000影像壓縮, 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2013年1月.

In 2012:

[1] 如何延伸你的研究價值, 國立宜蘭大學電資學院, 2012年6月.

In 2011:

[1] 如何豐富你的研究成果,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2011年12月.

In 2010:

[1] 智慧生活的實例探討: 以離散小波轉換於視訊壓縮與監控之應用,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工學院, 2010年11月.

[2] 研究生應有的研究態度, 淡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