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AI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及調查之潛在發展應用
何謂AI
AI於環工應用-案例介紹
機器學習應用於三氯乙烯快速生物降解之研究
日期/113 年 6 月 21 日(五) 13 : 00 - 16 : 00 (國立中興大學 土木環工大樓409教室)
國立中興大學 環境工程系 張書奇 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 環境工程系 林禹豪 教授
技師訓練積分 30 分,土壤評估調查人員訓練時數 3 小時
敬邀會員蒞臨參加!! (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聯盟個人會員免費參加;廠商會員可提供名額免費參加(一般會員二名;技術會員五名;特級技術會員十名), 非聯盟會員 $3,000/人)
報名連結網址:https://reurl.cc/3XXXWX
講師:倪春發 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
實施抽水或微水試驗之目的為評估水井功能與井體特性(如水井效率、安全出水量、井比容量)以及推估含水層特性參數如儲蓄係數(Storage coefficient, S)、流通係數(Transmissivity, T)或水力傳導係數(Hydraulic conductivity, K)。其中,含水層特性參數的推估,配合常時地下水位觀測資料,是評估與管理含水層整治的重要依據。抽水試驗方式是藉由水井抽水,觀測抽水井本身或是附近觀測井之地下水位隨時間之變化,應用適合含水層特性之分析模式,推估含水層之水文特性參數。
講師:倪春發 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
實施抽水或微水試驗之目的為評估水井功能與井體特性(如水井效率、安全出水量、井比容量)以及推估含水層特性參數如儲蓄係數(Storage coefficient, S)、流通係數(Transmissivity, T)或水力傳導係數(Hydraulic conductivity, K)。其中,含水層特性參數的推估,配合常時地下水位觀測資料,是評估與管理含水層整治的重要依據。抽水試驗方式是藉由水井抽水,觀測抽水井本身或是附近觀測井之地下水位隨時間之變化,應用適合含水層特性之分析模式,推估含水層之水文特性參數。
講師:倪春發 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
污染場址管理、污染事件應變以及場址整治的成功,建立在有效地判斷、評估與預測地下水污染傳輸機制。而污染場址含水層特徵參數如水力傳導係數的調查,須以精確的調查方法搭配適當的參數分析,方能協助掌握地下水流場(流速與流向)分佈,以提高整治效益。
多深度氣壓式微水試驗(multi - level air slug test, MAST)以氣體壓力作為微水試驗之主要擊水體,於雙封篩井篩段中藉由氣壓降低封塞段地下水位深度,並於釋氣後量測與紀錄水位回復歷程;接著變化不同深度將可有效測得多組深度之水壓變化,再藉由適當之水井水力分析模式將可有效得到不同深度之水力傳導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