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其志,毋暴其氣。」
礙於身心障礙的限制,真的會有「教不會」的情形,但是教師必須思考:1.教材內容的選編是否適合學生學習?2.教學的設計與方法是否能夠引導學生學習?3.教學策略的應用是否足以克服學生的障礙特質?4.遇到瓶頸的替代方案為何?......
所以,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還沒有找到方向與充分準備的老師。
國中階段特殊教育的目標是「儲備」學生就讀高職的能力,盡量朝向未來能獨立自主的職業生活,如此才能開創美好的人生。
用心生活是美。
↑ 運動會帶領特教班及第十年技藝班師生進場。(前排左側有證照的技藝女老師,是從雲林嫁到蘇澳。我到蘇澳的第一天,就是住在她家開的旅館。好巧!)
1993年蘇澳有雨,從九月下到隔年三月,校園古松疊翠,來春杜鵑花開得爛漫。初來乍到的我接了輔導組長,甫成立的啟智班也歸我管,想當年在彰師大不知特殊教育為何物,只想把輔導與諮商念好就好,沒想到一畢業就得接觸特殊教育,除了《行為改變技術》以外,沒有修過任何特殊教育概論的我,只好搭公車到羅東 金石堂書局買了人生第一本特教讀物《智能不足研究》。
當年學校適逢「訓輔評鑑」,或許這就是我能擔任輔導組長的原因吧!輔導主任李愛珠說:「你大學剛畢業,電腦能力一定很強!這些資料處理一下。」我啞口無言,不好意思說沒修過電腦學分,只有參加資訊社第一天因為玩電腦遊戲被罵後就不再去了。於是,我又上了開往羅東的公車,到金石堂書局買了《倚天中文系統》和《PE2》的電腦書籍,隔天就在螢幕前敲敲打打。
時光飛逝,訓輔評鑑結束後我大病一場,沒敢讓遠在嘉南平原的父母知道。隔年在屏東 滿州國中號稱看過台灣黑熊的敬學弟捎來訊息,那時我正在澎湖「李登輝兩顆飛彈」的威脅下服兵役,什麼特優的獎勵我既沒拿到也感受不到,只領悟到彈藥箱的沉重與台海危機。不過,退伍後輔導主任不放我走,倒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而我硬留在輔導室沒去當普通班導師教生物的結果,就是成為資源班老師教國文,從此踏上特殊教育的征途。(不過,我的聘書始終是輔導活動科教師,所以排課也上普通班輔導活動課。)
感謝在苗栗 大湖國中的廖同學,那一年那一天陪我在合歡山冰冷夜晚的帳篷裡哭泣!再見了蘭陽平原。生命線來電時我回答:「很抱歉我決定離開這個傷心地了。」後來接我的特教組長娶了校長的女兒成為宜蘭女婿,假使我沒有離開......會不會......?別亂想,我要說的是,當你撥打宜蘭縣生命線電話的時候,也許就會聽到我的聲音。(感謝李愛珠主任、藍光作組長、陳弘毅老師、楊玉斐老師......等等,在我離開時打了一只金戒指送我,現在價值好幾萬。)
人生無巧不成書,從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到半百人生的過程中,有三個女老師是我的特殊教育貴人,亦師亦友,她們分別是2月29日、3月1日與3月2日出生。感謝您們的扶助,讓非特教本科系的我不至於跌跌撞撞。
當我而立之年的教育環境並不重視輔導,而特殊教育方興未艾。李遠哲的教改讓我介聘走投無路(宜蘭縣率先不參加臺閩地區介聘),只好用考教甄的方式回故鄉,回到當年被號稱為「文化沙漠」的雲林縣。果不其然,特殊教育只有小苗,而崙背國中的特殊教育只是一顆種子,而我就是那一顆種子。
如果我是宜蘭縣立蘇澳國中的「特教之父」,那麼我就是雲林縣立崙背國中的「特教之母」,不過,我比較喜歡被稱呼為「雲林縣特教一哥」。這是我用血淚拚出來的,讓我囂張一下不為過。
感謝吳雁門校長,在開班的第一年給我兩位升學班的資深國文科彭老師和社會科甯老師,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感謝林素霞校長,雖然您突然出家沒能帶我去斗南高中;也感謝游淑英校長應允我去斗南高中,不過我卻打了退場鼓,從此退出江湖。
至於林金珠校長,在她往生之前,我還在幫她校稿論文與擬定研究方向。感謝她看重我的才華,也尊重我對於特殊教育「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癡愚,讓我能夠默默守護住特教夥伴(義),也不至於愧對崙背的子弟(仁)。這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事,只能夠封存為自己教師生涯中的養分,雖苦猶甘。雲中林如是說:「世人一隻眼。」(雲中林是我在崙中論壇引經據典針砭校務的筆名)
無愛之有愛,乃是真愛;有情之無情,是為摯情。我輩癡愚,如此釋懷。
↑ 2008年教育部優良教師頒獎(地點/台中商專),當天替學生出席台中高等法院性平案件被律師攻擊後再趕去領獎。
也感謝崇德國中 劉佳玲老師(現為校長)接下我在縣政府的任務工作,讓我可以回歸自我,享受單純教書的快樂。(3分12秒攝於大埤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