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拌合比例
第二次防霉實驗,分別以「氧化鈣(粉)、四物湯(液)、聚乙烯醇(PVA)」;「氧化鈣(粉)補中益氣(液)、聚乙烯醇(PVA)」兩組,各製作A、B、C、D四個試樣。中藥液(四物湯、補中益氣)40g、聚乙烯醇(PVA) 10g,氧化鈣含量分別為1g、0.5g、0.25g、0.05g拌合比例,如表5與表6所示。
「第一次防霉實驗」與「第二次防霉實驗」,不同點為有添加聚乙烯醇(PVA),可以使液體凝聚成膠狀塗料,當自然乾燥後,形成薄膜狀態。另外培養液(洋菜粉與馬鈴薯粉)是另外添加在上面,得以觀察不同氧化鈣含量的黴菌生長情形。
二、實驗過程
第二次防霉實驗,先將「水性壓克力樹脂」擠在培養皿上面,使用刮板將其刮平修整,形成一個底層,模擬建築物常見的環境,如圖26與圖27所示。
我們將兩種不同的中藥液(四物湯與補中益氣)與四種不同重量的氧化鈣(1g、0.5g、0.25g、0.05g)作為「防霉薄膜塗料」的主要成分。以「粗秤天平」秤量A、B、C、D四個試樣,需要的中藥液與氧化鈣重量。
以「加熱板」加熱至沸騰,分3次加入10g的聚乙烯醇(PVA),以300℃功率加熱到溶液和膠水一樣黏稠,同時用1000轉速的「均質機」,將聚乙烯醇(PVA)顆粒打散,然後用小刷子均勻的將薄膜塗料塗在培養皿裡的水性壓克力樹脂上面,使水性壓克力樹脂和培養液之間形成防霉薄膜。製作完畢後,最後將試體放入「抽氣櫃」中,負壓觀察10天,如圖28與圖33所示。
第二層薄膜成形後,以「粗秤天平」量秤培養液(洋菜粉、馬鈴薯粉)2.73g,將錐形瓶放在「加熱板」上面加熱,使錐形瓶內的培養液煮沸30分鐘殺菌,並趁熱分裝在培養皿的四物湯(液)與補中益氣(液)四個試樣體中,等待培養液凝固後,即可塗抹上黴菌。每隔3天觀察一次,觀察10天後,比較不同氧化鈣含量試體,那一個防黴效果最佳。
本研究進行兩次防霉實驗,為觀察「中藥材、氧化鈣、甲殼素」是否可以抑制黴菌生長,操作步驟略有不同。第一次防霉實驗,將實驗摻料先加「水」,與培養液混和在一起。第二次防霉實驗,將實驗摻料先加「聚乙烯醇(PVA)」,使液體凝結成膠體,再將培養液塗在防霉塗料表面,兩次防霉實驗步驟差異,詳如圖3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