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於兩個月內,進行兩次防霉實驗,在培養皿中觀察中藥液、氧化鈣、甲殼素之黴菌生長情形,最後使用廢棄之牡蠣殼(氧化鈣)與中藥液(四物湯),以「四物湯(40g)、聚乙烯醇(10g)、氧化鈣(1g)」比例,在實驗室中自行研製450cc之防霉薄膜塗料。
為觀察黴菌在建築物外牆生長情形,我們利用「營建技術實習」製作一個混凝土柱,底版尺寸為30cm*30cm*5cm,直立柱尺寸為20cm*20cm*50cm。製作過程是:先組立底版與直立柱鋼筋後,澆注底版混凝土,再組立直立柱模版,最後灌注混凝土,經過7天養護後拆模。如圖21至圖24所示。
接著在兩個相對應的直立柱表面「批土」,填補混凝土之表面空隙,1小時後,待表面乾燥後,刷塗兩道水泥漆,我們選用深色的咖啡色水泥漆,以便觀察黴菌在深色水泥漆表面生長情形。如圖35至圖38所示。
我們在學校潮濕的地下室—「泥工實習工場」進行實驗,測試製作完成的「防霉薄膜塗料」是否可以抑制黴菌生長。我們將柱面A作為「實驗組」,表面塗抺自行研製之防霉塗料;柱面B作為「對照組」表面不塗抺任何防霉塗料。
為縮短實驗觀察時間,在柱面A與柱面B,先塗上培養液(洋菜粉與馬鈴薯粉),每日噴水10cc,創造黴菌適合生長環境。柱面A與柱面B,尺寸均為20cm*50cm,面積為1,000cm2,如圖39至圖42所示。
我們從110年2月16日到2月24日,連續10天觀察混凝泥土柱面A「實驗組」與柱面B「對照組」,黴菌生長情形,除使用手機拍照外,並紀錄每日之天氣、溫度與濕度等氣象資料,詳如表13所示。
防霉薄膜塗料「實驗組」與「對照組」第2至第10天觀察,詳如表14與表15所示。
為觀察黴菌在建築物外牆生長情形,我們製作一個混凝土柱,分為「實驗組」表面塗抺自行研製之防霉塗料、「對照組」表面不塗抺任何防霉塗料,經過10天觀察,實驗發現:「有塗抺防霉薄膜塗料之柱面,黴菌生長面積較少,可以抑制黴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