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教師增能研習】
「數位資源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第二場
因應AI數位資源在大學專業課程教學上帶來挑戰,,靜宜大學「數位人文跨域人才智慧領航計畫」於10月15日舉辦系列研討第二場,邀請具有實務經驗的教師分享課程設計與教學創新經驗,研討聚焦於如何運用AI與數位資源,推動課程轉型改型及STEAM教學與跨域整合,深化學生數位人文數位素養與創新實作能力。
本場次講師包括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侯嘉星老師,以及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曾智義老師。侯嘉星老師以「AI時代的歷史系挑戰:數位課程改革與實踐」為題,分享中興大學文學院自2020年起推動的課程轉型成果。歷史系針對AI時代的挑戰,從課程架構到教學方法全面翻新——將「史學方法」課程改為雙班制、強調實作與個別指導,上學期維持傳統史學訓練,下學期導入數位史學方法,包含GIS、社會網絡分析(SNA)、文本探勘與資料視覺化等工具。同時,自107學年度起穩定開設「歷史GIS應用」課程,並於114學年度新增「AI協作人文學研究入門」,逐步建立院級「數位人文核心課程模組」,讓學生在掌握史學基礎的同時,能運用AI與數據方法開展跨域研究。
曾智義老師以「AI與新興科技融入STEAM教學」為題,分享逢甲大學近年以「人本AI設計」為核心的跨域課程實踐。課程包括:「人文與科技:生成式AI跨域應用」(人社院大一學生專題)、「創意設計與生成式AI輔助」(文學文化創意學程學生專題)、「提示語工程與AI數位創作」等。課程以「Design Thinking + CDIO」為精神,強調學生以專業知識為基礎進行提示語設計,培養議題規劃力與專業評估能力,並透過跨工具運用,提升AI應用的創造與分析深度。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創作,從提示語發展、AI生成到成果展示,展現AI融入STEAM教學的跨域創新能力。
此次研討展現人文與科技的多元連結,透過兩位講師的經驗分享,呈現AI時代教育的跨域實踐與課程革新。活動促進教師對數位教學設計的思考與交流,期許參與研習的教師能在數位人文的創新教學上持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