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自說 自說自然(一)
我們發現自然之中常會以自然的引導將自然說清楚
而我們所造的自然解說環境,應追尋此自然之道
仙境花園
神山仙境池龍穴
幻化靈生送天陵
白石素花俗離清
樹影拓暈時自明
圓滿之園圓滿行
兆千福祝日日庭
鏡花之域氣相行
子心如然片刻領
望守灣景 留文富憶
如果永續是未來方向,那麼場所永續的價值為何?
土地及人文的多樣性應該是傳承
因為持續前進的火車,那個軌道才有它完成的意義
望守山城月歲恆
灣景緻秀慕旅眾
留文襲承客莊容
富憶情氛染續永
關觀孵 孵觀關
始關閉時 靜觀育孵 孵育觀靜 時閉關始
當我們人生開始遭遇閉鎖之時,靜觀而思,思其原初與原生命期待
那麼透過這個回歸期待的片刻,透過寧靜,那麼人生關閉頓困即刻開啟回到原始
自然應該自然配置而成
自然有時迷蹤朦朧,有時驚人撼動
我們試圖在配置如此展現
沿著園路逐漸引入探蹤
所見似巢似籬
創造縮小自身進入震撼
期待自然與自身相連進入癒的開始
觀中見孵 孵中見關
我們將關渡的自然特色完全融合
更加入療癒的本質於作品呈現
我們首先收集落葉/枯枝/乾草
如同牠們
將一層一層的堆疊而成
這是無比的自然,捨棄巧技
學習自然而成的創作
內愉苗育 外樂景賞
植物多樣性及複雜性為語彙
杆柱空間分佈橫向繫聯消彌間柱
平面配置依場域安排
高度依植物生態屬性調整
利於各種附掛與植栽攀附
具有開放性
十全十美
昔日古泉隱邊林 傳說毒水懼離源
將軍試飲透心淨 掘藏研知天下泉
千年水脈藏山緣 地湧冰泉不斷源
隱隱約約林深覓 涓涓洛洛聞音喧
尋源慢行樹景間 時見霧嵐池面屯
水下泡昇絲泡鍊 浮波盪晃醒心門
圖離 彼覺
空間常呈圖理構 注情罕入形造作
情理雙合雙成和 無可缺其缺立偶
求專致離當代過 圖離而作試解惑
自然為重人更重 直求新路走心步
以空引心邁彼心 掘闢二徑期同路
盛世豐物心朦霧 彼覺拭心見真住
美圖當今視大師
無圖不成創作手
試問空間必圖說
再問圖說顯能首
三問選勝必善繪
四問直感隨心走
五問誰說定規圖
洽是未知依圖舊
圖 似乎是這個當代唯一創作空間的方式
或許在思考一下 有無更美好的方式
空間活活比多有
童叟丁婦各自洋
揭由自生自營生
無圖而作而成廂
今查如何無圖成
再訪圖作目的詳
深知圖僅工具法
心思構想方圓場
圖離 似乎是一般大眾的空間構法
而今專業之專使我們之初心之朦
試試看 回歸原點再行出發
圖離 彼覺
多圖者, 少真
豐圖者, 思乏
專圖者, 己迷
少圖者, 多樸
簡圖者, 思深
離圖者, 彼覺
圖離是對於創作根源的再發展
不直接受點線面的控制,使創作核心更完整
可更清晰地對話
空間的下一步?
矯飾空間俗人要
驚奇空間易疲傷
紀念空間久久嘗
理性空間般般良
永續生態已健談
自明在地老談講
數位調侃不在場
當代求奇更求藏
工業革命後的結果
資本主義的結論
我們前輩們提的解答是[環境反思]
是否有其他方式的思維?
以心走心 彼覺而生
視覺領心 時代過
自然為基 基本作
空間為空 不為空
心引入心 即有心
心傳之作 非名就
使彼雙成 彼知真
我們的心會成長、交流、傳遞,將心帶入空間
空間亦會成長,空間會交流、空間也會傳遞
當人理解人心彼此存在,彼此相惜,無限而生
當代關心的,是環境,是自然,因為那是人們的根
那個根,如果沒有 “人” 就不會關心
人沒有覺醒,也就不會在意
因此我們提出[以心走心]
[空間創造走入彼心],
詮釋空間創造彼此心連,共同邁進
苦練
體大公共藝術
以苦楝樹活體成為藝術品,突破傳統公共藝術媒材
苦楝樹四季變化的特性
說明運動人處於順境與逆境狀態下的自我對話
並以苦楝之子金鈴子作為運動家自身成果的映射
老材再用
時間使空氣中的物件老化
老化致空間在視覺上衰敗
衰敗迫流行過時與心厭舊
厭舊生出離散廢棄及傷感
樸明
自然自說 自說自然(二)
蜻蜓 輕庭 青亭
ICDF Palu-AAY
工址內及附近我們撿到很多子彈(彈頭)
這是一座碉堡上的房子
二戰這邊發生了一些事
現在成了台帛間友誼的農場宿舍
落成後這裡住的人是孟加拉/菲律賓/Koshi
但現在這些人已經全部不在
空間記錄下時間中的各段歷史
思想留下片刻生命的意義
崇高場喻起於基
意念懷感因沉靜
精神之徽內光勝
承先啟後從心中
身門之相法思流
以靜養潮未築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