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之疑,何謂園意,何謂藝意,園藝意義?
園藝為農或為藝?
為農為何不田終日偶繪於室?
為藝為何不彩於章時耕於畦?
於農專乎?
於藝專乎?
既已不專為何學之?
如種瓜養花之學何必高堂費時?
如喜藝創作之學何須揮汗土與?
園藝為一統合學嗎?
如為統合學一,為何直分獨強果樹/蔬菜/花卉/造園/加工/育種?
鼠有五技如何達道?
誰誰 誰 設此茫茫無合定義我園藝?
據考希臘、羅馬墊 文藝復興農業基,18世紀大學興,園藝科系如此生
日人據台發展農,耕深當代園藝分
到底
冥冥學子如何往?
迷茫舊人如何據?
一合之學為正廣道,比起 獨學專科深邃有趣多
慶幸我小學園藝道,思維不侷 見觸全撈
如此,古典劃分園藝組類 是否切今朝?
如此,不分理感大學大知 廣為人識合切在於完備後?
園問 園問 何人能解我道?
園牧 改 園冶 明代計無否 撰
東方造園 首舉 首選 首創
駢四儷六 精采 絕倫 眾賞
當代園作思歸 何以文化根尤亮
內藏涵養資廣 集華園髓大世響
今讀可敵今場 仍可媲美現代強
明閱無敗明量 因其內涵道一昶
集
承魯工輸之技
取摩詰輞川悠
法關仝荆浩神
興造 園說 相地 立基 演成作園法門
屋宇 裝折 欄杆 選石 化畫集選章則
開創造園系統完備於一書
英 錢伯先生 東方造園論 接 計無否 開創當代花園之先
當今西園源東園 不讀園牧 何知園理
曰 未知根 焉知 始 焉知 造園理
故剖心開腸之建 青年園藝學子
作園必研園牧 園說篇之精隨
得其道者
宛自天開 心曠神怡 煮冰冬飲 暖甘美飴
望 共志者 得其道
何以當代 花園-公園 如此之容?
何以當代 園林-景觀 如此之貌?
東西世界皆因農需而成園,四方互比美雅而構藝
花園 小小小 為天地
公園 眾眾眾 成所用
園林 園中林 植空間
景觀 日京觀 識時間
眾論眾語皆有理,難法清晰辨我園
由史能之何如此
概述簡明樹如詩
大白人 一曰
東方田獵成御苑,民間農耕陶謝成
京城商富炫蘇園,家家有個天井園
各朝各代皆有本,儒家易經佛傳承
不離自然神根埕,近代融合洋風横
西方埃及巴比倫,亦從農耕併宮苑
文藝前後定農美,始由古典哲理思
希臘神化基督宗,融波斯過安達魯
巴洛嬌飾習東方,現代感視當今準
上為時代歷史道,不可不知細細查明過由來
如今為何見臺 蛤嬤園?
苦思 苦思 為何難見美麗圃?
因在評人為不知辨 優、劣、美、惡 園藝精神道
誤在 評人以為 學穿西麗服 卻東身材氣不調
誤在 評人以為 科學當美學 無知落人三百年
誤在 評人以為 工匠評書生 猶如獸醫當人醫
誤在 評人以為 高位有高文 博士不知自牛角
故園藝青年子
入園習作應知當代園源道
亦知當今處世園作險行道
勿憂 勿憂 持悠 持悠
知其逆路 則 知其如何 以順轉逆
當您認識植物及過程
猶如進 新闢 環境 文化域
亦如識 知新 語言 拓世界
朝暮 生活 四周 皆植生
散步 食蔬 隨目 無不曾
今汝 認識 植語言
學成 通暢 世界伸
有助 理解 自然里
亦進 精進 靈我神
故作草木微語:
草木學識如生語
植道縱貫跨界成
環顧四方滿綠意
卻少人知真道存
植生木繫自然理
今人期與樸善恩
我今由縫曉小通
盼眾見隙得大乘
何識與知認?
欲知 草木 由來源
草本 木本 先分曉
草本 低柔 浮彈輕
木本 硬朗 枝葉情
草字 象生 叢複芸 音聲 揚軽飄 展弱
芙蓉 菊草 曇花 竹
草行清
木字 象生 主幹明 音聲 重穩剛 乘重
樟木 茄苳 榕樹 松
木行重
草木 字語 相關聯
亦與 方位 時間通
東、杲、杳、呆、棟;芸 、卉、苗、草、芬
皆由文字化時空
藏於文化根啟作
如此小知通大知
草木本義繫關聯
即知文化演藝成
汝即進入新眼界
故 期 青年園藝家
認識草木時 同遊文化無侷恆
莫僅停留於名止認 應 知其本性 更需查其根
方可進階 接精軌
方可進階 成大人
方可進階 入大道
詩曰:
草木雙文字由古
皆從形意演音成
何謂草薇柔輕飄
何謂木剛強穩重
凡字成帶畫草木
皆述本樸素形容
植識須之命,知命須知性
知性須知理,之理須明道
明道始源察,源察貴有得
植識之始非強記名,而 以廣、以多、以比、以闊眾覽於目入心
所謂十方世界千千名,名又生名萬萬名
是故 非以知名,而應知 植性、植理、植道
所謂植性,意旨系類 辨
系者 繫相聯,辨其 關係屬
類者 似象同,分其 形相脈
所謂植理,意旨成構 體
成者 命全行,體其 生長因
構者 勾築造,通其 組全知
所謂植道,意旨源演 因
源者 本始說,因其 明根性
演者 續延進,知其 承化本
植識 性、理、道 可由源查達
源查分二路,一路為域察查,二路為本察
域查 又名明 風水查
風水者非風水師作,屬思悟氣候 場域之應
明暗、濕旱、氣流滯之探查
地土、方位、寒暑適應體感
本查 又名明 根本查
觀、撫、嗅、食、聞
觀其 葉, 質、寬、厚、色、疏密
撫其 幹, 紋、裂、角、突、粗細
嗅其 味;食其 實;聞其 侶
查而比之,累而多見,知後習之,則通達道
致青年園藝人,勿僅知名而不知其根理
植物本無名,名為人給
故植識之根在於植性、理、道
得此之知 便知人生之趣
初學園藝家或有所惑,不明花園之宗脈
東撿西學,仍不知本界宗脈向
唯 認識各代之造園宗理
才自知 更知為何美 如何園麗
故分以下綱,望青年園藝家有所本
東方之宗-
古說 中華園 為道之表,鮮少立名彰個人
多藏傳秘而 需掘清
西方之宗-
個人表現強名立,哲學科學威震他人
多書記傳雜複 需理整
當今 百家爭鳴 中西各表自 各有所言
現在 不知承誰 不知各宗 誰錯與誰對
簡整說東方宗理:
<山海經> <三輔黃圖> <西京雜記><鹽鐵論> <上林賦><大人賦><考宮記><畫論><太平御覽><典論論文><觀蒼海><宮體><洛陽名園記><山水訣><山水論><太湖石記><東京夢筆錄><夣梁錄><花鏡><木經><營造法式><遊金陵諸園記><三園記><園冶><揚州畫舫錄><江南園林志><天府廣記><魯班經><一家言>
所求是一個總
簡整說西宗理:
神話花園 化 巴比倫花園
呂克昂哲學花園 演 奧古斯都 植物科學
中世紀黑暗 埋 農學延續
安達魯斯 融 各族之異
文藝復興 啟 啟蒙運動 浪漫主義 科學經驗主義
英風景式 傳 自然主義
工業革命 播 理性主義 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培根Francis Bacon /洛克John Locke /休謨David Hume /坦普爾 William Temple /布理奇曼Charles Bridgeman /肯特William Kent /布朗Lancelot Brown /錢伯斯William Chambers /雷普頓Humphry Repton /勞登John Claudius Loudon /帕克斯頓Joseph Paxton /唐寧Andrew Jackson Downing /歐姆斯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霍華德Ebenezer Howard /史提文森Robert Mallet-Stevens /圭弗萊基安Gabriel Guevrekian/丘奇Thomas Dolliver Church /野口勇Isamu Noguchi /布雷馬克思Roberto Burle Marx /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
如今當代花園風向混亂,風格各異
初學之園藝家可能不知向誰學請,因此草列各時代重要花園讀本
故透過總覽,概說前人,則您將有所向
望青年園藝師
如能簡知 概知 瞭後則造園必有園本
青年園藝家或有所困惑
惑於不知如何 欣賞園 偶發讚嘆不知由
我們園藝系
為何不名[園美系] [園麗系]而名[園藝系]
我們[藝]似乎非美術之技藝,且離真藝術遠
我們仍敢自稱園藝人呼?
英文的Horticulture 源羅馬拉丁語Hortus
Horti- 根為果園、菜園、種植的場所
Culture- 根為文化、培育、養育之意
亦與美藝無聯繫,文藝之後成始有藝,功歸理性經驗主義
Horti Culture西文為何譯解成 園藝,
乃為該時美譯語,與今些許無法合
查索全球大學分
園藝,如強其空間藝術,多歸環境空間藝術
園藝,如強其植物培育,多屬農學花卉布置
如今世界專家分二域,各掌其權不讓權
難為您無法了解到底聽誰論,亦不知與誰學
西方來新 景觀名,意圖解答園藝由
誠不知 景觀源自建築來,建築源自希臘藝術哲
[園藝]承其東方庭園歷史進階詞
原為合一學 合一論 合其農與藝
而今,不知跟上世界流
過去政策農業國,強調農學過
當今昇華文化國,強調景觀惑
可惜可惜真可惜
原本園藝真大道,毀於跟風不知根
園藝應為合一道,分離則為憾缺一
強調植物應用有其道,小道,而有其道
強調景觀空間有其道,小道,而有其道
知前所述 欣賞花園則有小知
期 青年園藝家,理解今世偏道非我園藝名
今後造園 賞園 有方向
青年園藝家或有所困惑
惑於不知如何 欣賞園 偶發讚嘆不知由
-
倘您已知 植物學問與應用
您亦明白 景觀空間與配置
且又拜學 東西園藝大宗師
不夠不夠仍不夠
-
花園之作及欣賞之美道
如「輪扁」如「女偊」之解
實踐與理出脈絡是必要之徑
-
當您學過康丁先生
花園的視覺構成可以輕易分辨高低
-
當您學過托爾先生
即很容易知道花園氛圍的高下
-
當您學過路康先生
空間之精神與結構意義將迎刃而解
-
當您學過卡拉先生
更可以簡單的知道時間意義
-
這些大先生讓您了解了 了解
了解與實踐不盡相同
實踐與創作程度不同
-
沒了實踐無法入真園賞
今眾花園多實踐少創作
所以起初很難懂個明白
您只好廣學實踐與創作
創作能找到您自根
當您有根即知他根
您就能知道如何欣賞真園
-
知前所述 欣賞花園則有小知
期 青年園藝家,今後造園 賞園 有方向
青年園藝家或有所困惑惑於不知
園美感標準何在?
是否有絕對標準?
能否量化客觀化?
-
淺知者無法談美感
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李可染,畫家大師創作可否絕對標準化?
CHRISTO、DAN-KILEY、KARAVAN、CHARLES JENCKS、PETER WALKER,園景師之作能否客觀量化?
-
只能說極善,無標準亦無可量
因美求心感,與科學截然兩斷
-
[極善]與[心感]為主體認知,從客體著手顯失其意
因此西方哲學系統發展出,[哲學美學]來詮釋主體內涵
此仍在一個客體系統思維,主體的心感仍須主體感知而成
-
而心感只能由具感心之人而傳
故徐悲鴻引齊白石、林風眠傳李可染
故WALTER GROPIUS、MIES VAN DER ROHE、FRANK LLOYD WRIGHT、LE CORBUSIER思想影響了CHRISTO、DAN-KILEY、KARAVAN、CHARLES JENCKS、PETER WALKER
-
[哲學美學],是個工具,讓青年的園藝師知道,園美的客觀基本道理
但絕非主觀創作之精隨
-
如果青年園藝師,仍還是要問到底,客觀的標準何在?
我想目前當代較為表徵的普通價值觀歸納如下給您參考:
思想/引動/觸心/時空/氣韻/永恆/主體識別
然這是給您無路時的參考而已,每每個人皆從人而異,從才性而分,從師而有新創
-
科學已經世界近乎統一,迎向世界之外
美感似乎極力探求無限,解除客體認知
-
知前所述 欣賞花園則有小知
期 青年園藝家,今後造園 賞園 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