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scape & Healthy Aging Lab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台灣早已於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並預計於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代表每五人中就有一人超過65歲,惟壽命延長並不代表所有高齡者都能在老化過程中維持健康。 超高齡社會來臨,伴隨而來的勞動力減少及生產力下降,可能造成台灣經濟成長趨緩,甚至是國際競爭力下降。因此,面對人口老化之趨勢,如何維持並促進高齡族群身心健康,減少家庭及社會負擔,為重要課題。
在老化過程中,個體對於環境刺激的身心反應是作為連接社交狀態與健康的關鍵因素。過去環境心理及行為研究已對自然環境與心理效益之關係多所著墨,並探討自然景觀如何促進心理健康,以及在自然環境中運動的健康效益如何大於在室內運動。
健康的社會生態模型試圖解釋環境如何影響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並提供人們從事促進健康行為的機會,而其中一個能促進健康的環境因子就是綠地。綠地能從多面向影響個體健康,譬如,若綠地能提供散步、慢跑、騎單車及運動,這塊綠地則是提供個體能促進健康的身體活動的來源。
有鑑於此,本研究室主要探討景觀環境與高齡使用者之關係,藉由環境資料及問卷數據交叉分析,以驗證理論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