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對付腫脹和積水的治療方式
—徒手淋巴引流
—徒手淋巴引流
05 月 02, 2022
🦵🏻有效對付腫脹和積水的治療方式—🙌徒手淋巴引流
想必大家對水腫或是關節積水這兩個關鍵字一定時有所聞,一般人只要運動後其實關節肌肉就是腫脹的了,更不用說有受傷或是手術後的狀況。
身體的淋巴系統主要負責循環和免疫功能,伴隨著血管和組織排列,由大大小小的淋巴管組成,像是下水道系統一樣,整個淋巴流動的方向是單一方向由遠端向近端。組織間隙和微血管滲出的體液會從細胞間的空隙(前淋巴通道)導流至從最細小的初始淋巴管,形成淋巴液,之後淋巴液會匯流至前收集管,再繼續經由收集管運輸往淋巴結做過濾(濾除代謝廢物和病原體)。
當身體組織滲出的體液過多或是淋巴系統功能受損,都可能使得淋巴液回收困難,產生腫脹、積水或是組織硬化的情形。徒手淋巴引流(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MLD)就是透過輕柔的徒手方式(施加壓力僅有30 mmHg左右),促使淋巴液由遠而近回流至心臟,治療師會評估疾病或是受傷的情形,進而決定施作的步驟、順序、頻率等等。
當然,物理治療強調整合的治療方式,所以處理這類的問題時,都會合併肌內效貼紮、運動治療、皮膚照護 、壓力衣穿戴等等一起執行,才能真正把淋巴系統的回流能力提升、修復並且增加運動耐受度。
哪些狀況是建議要做徒手淋巴引流的呢?以下舉例幾個文獻高度證實的適用治療狀況:
1️⃣偏頭痛/頭脹痛:整合其他物理治療方式(如關節鬆動術、肌筋膜放鬆等等)能有效降低疼痛的強度、持續時間和發生頻率,改善生活品質(Jung A et al., 2021)。
2️⃣肌肉疲勞/運動傷害:能降低拉傷 、扭傷或肌肉疲勞造成的腫脹、疼痛,並且增加淋巴回流、關節活動度和生活品質(Majewski-Schrage T and Snyder K, 2015; Provencher AM et al., 2021)。
3️⃣術後恢復/腫瘤切除:能有效降低各類手術之後的疼痛和腫脹,如:正顎手術(Yaedú RYF et al., 2017)、人工關節置換術(Tornatore L et al., 2020)、骨折(Klein I et al., 2020)、乳癌乳房切除後(Qiao J et al., 2022)。
4️⃣淋巴水腫/靜脈功能不全:能有效降低疼痛以及腫脹程度,並且延緩組織纖維化(Crisóstomo RSS et al., 2017; Ali K et al., 2022)。
最後放上三月底熱騰騰上完徒手淋巴引流認證的照片🤩
若有相關的疑問或需求,歡迎留言或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