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逐漸長大時,他們會面對更多日常生活的難題。家長需要慢慢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這部影片將帶您深入探索兒童成長過程中所需的能力,並提供實用的方法,讓您掌握如何培養孩子的執行能力、情緒表達與溝通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幫助孩子健康、愉快和均衡地成長。
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個旅程,成為有影響力的家長,為孩子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執行技巧是指在實際行動中有效地完成任務或達成目標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執行技巧主要分為十一種,可以幫助孩子策劃和執行一連串的活動,讓他們能按著計劃工作,達成目標,是工作效率、組織能力和成果達成的關鍵因素。
Dawson & Guare (2012)
孩子在甚麼時候開始發展執行技巧?
執行技巧發展通常從幼兒期開始,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成熟。以下是兒童執行技巧發展的一般里程碑:
幼兒期(2-3歲):在這個階段,兒童開始發展基本的執行技巧,例如保持專注、跟隨指示、完成簡單的任務,並掌握基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能力。
學齡前期(4-5歲):這個階段,兒童的執行技巧進一步發展。他們能夠更好地計劃和組織自己的活動,遵從規則和指示,並在完成任務時展現更長的專注力。
學齡期(6-12歲):這是執行技巧發展的重要階段。兒童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面臨更多的挑戰和要求,他們需要學會時間管理、優先順序管理、計劃和組織能力,並培養解決問題和決策能力。
青春期(13-18歲):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的執行技巧進一步發展,並與思考能力、自我認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關。他們需要學會更有效地管理時間、處理壓力、制定長期目標,並在學習、社交和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兒童的發展速度和程度都有所不同。有些兒童可能在某些執行技巧上發展得更快,而在其他方面則需要更多時間和支持。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對兒童的執行技巧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提供適當的指導、模範示範和機會,以及建立有組織的環境和結構,有助於促進兒童的執行技巧發展。
以下是一份工作紙,供子女評估自己有否根據時間表完成工作。他們可在工作紙的後半部分作出事後檢討,探討改善的方法。
工作紙使用方法:
1. 家長與孩子一同建立工作時間表,註明開始和完結時間
2. 在一天完結後,孩子根據完成狀況打勾號
3. 家長引導孩子完成事後檢討部分
4. 當孩子熟習如何做事後檢討,便可自行進行
父母可透過影片中和上述方法培養孩子執行技巧,教導他們情緒表達與溝通的方法,以及建立健康朋輩與同濟關係,從而讓孩子健康、愉快和均衡地成長,並且獨立自主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與挑戰。
參考資料:
柚子老師. (2023). 培養孩子的情緒覺察「感心力」,建立人際關係與溝通力. 翻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