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能夠教好孩子,為他們打造一個美滿的未來。然而,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常常感到困惑。是我們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嗎?還是孩子天生就固執呢?許多家長都曾經面臨這樣的煩惱。
這部影片將帶您深入探索兒童成長的階段,並提供實用的工具和技巧,讓您評估並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在影片中,您將學習到一些情緒管理技巧,讓您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保持冷靜和理性。
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個旅程,成為有影響力的家長,為孩子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請你看看以下哪種描述較為貼切你的情況:
子女成績不佳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問題。
子女達不到我的期望我會嚴厲處罰。
我會盡可能滿足子女的要求。
我能與子女商討,討論他/她的意見,然後找出雙方同意的解決方法。
大多數時間都由我決定子女的事情,就算他/她表達了意見,我也會按照我原本的決定執行。
由於每天都忙於上班及做家務,沒有空間與子女溝通,他/她在校的情況我其實不太了解。
當子女不聽話時,我會先了解原因,然後才處理情況。
為了不讓子女傷心,他/她做錯事情時,我會幫忙處理情況,甚少責備他/她。
(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
假如1, 6 較為貼切,你是屬於忽略型。
假如2, 5 較為貼切,你是屬於權威型。
假如3, 8 較為貼切,你是屬於溺愛型。
假如4, 7 較為貼切,你是屬於恩威型。
青春期通常發生於10-20歲,是人類由兒童階段發展為成人階段的過渡過程,途中會經歷生理、心理的轉變,出現第二性徵,並開始具備生育能力。總括而言,女性較男性較早進入青春期。
性激素增加會令青少年發展性的意識,出現性慾、性幻想、性衝動和綺夢
會以自慰行為紓解性慾望
對異性產生興趣和愛慕
對於外顯的生理變化,如乳房隆起、月經、夢遺或陰莖發育產生興趣或憂慮
引導子女接納變化
家長應引導青少年接納身體的變化,例如與女兒一起選購胸圍;與兒子一起運動鍛鍊身體等,協助子女適應這個過度階段。
預防性侵犯
家長應該提升子女對性侵犯的警覺,教導他們如何預防性侵犯,保護自己的私隱部位。與人相處時留意身體接觸的界線,遵守社會規範,不做任何侵犯他人的行為。
多分享個人經歷
家長可以分享自己在青春期時的焦慮和不安,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情緒的心得。這樣可以讓子女知道他們不是獨自面對困難,並且從家長的經驗中獲得一些指引和啟發。然而,家長應該明白每個人的青春期經驗是獨特的,不應該強迫子女按照同樣的方式處理。家長的目標是提供支持和理解,而不是比較或要求他們做某些特定的事情。子女應該被鼓勵尋找屬於自己的處理方式,並知道他們可以向家長尋求幫助和支持。
參考資料: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與香港教育大學 (2016) 。「家長情緒與兒童發展」研究 家長越多焦慮 越常採高壓手段加劇孩子「三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