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1.0:人情紅白包 —— 傳統中的溫暖與壓力
在傳統社會,「紅白包」是一種最普遍的互助形式。親友鄰里之間透過禮金或勞力,在婚喪喜慶中互相幫襯,形成最初的人情保障網。它的價值在於溫情與倫理,卻也伴隨不可預期的人情壓力與經濟負擔。這是互助的雛形,但缺乏公平與透明。
互助2.0:老人互助會 —— 社群組織化的共識
隨著社會發展,紅白包演化為「老人互助會」、「村里互助會」等組織。這種形式透過會員制度規律分攤,降低個人風險,提升了互助的公平性。然而,它仍依賴人治,缺乏法律與財務制度保障,容易因人口流動或管理不善而中斷。這是互助邁向制度化的過渡階段。
互助3.0:誠豐互助契約 —— 制度化與科技化的新時代
來到今天,互助進入契約化、平台化、數位化的新階段。以誠豐互助契約為代表:
制度化:透過公開契約條款保障公平性與權益。
平台化:以數位平台完成繳費、分攤、核銷等流程透明化。
普惠化:突破傳統,涵蓋拒保族、年齡高齡者與弱勢群體。
互助3.0 不僅是互助的進化,它將傳統的人情義務,轉化為現代社會可持續、可管理、可監督的制度保障。
誠豐的定位:從文化延續到制度創新
回顧互助的進程:
互助1.0:人情互助(紅白包)
互助2.0:社群互助(老人會)
互助3.0:契約互助(誠豐平台)
誠豐不僅承襲了傳統的溫情,也透過科技和制度革新,讓互助精神邁向永續。這正是誠豐平台的品牌主張:「守護一生的溫暖互助」,更是互助3.0時代的最佳實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