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出生
1月31日出生於四國的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現內子町大瀨)
1954年 19歲
東京大學入學攝影。大江高校時讀到渡邊一夫(1901-1975)的《法蘭西文藝復興》,十分感佩,決定進入東大法文系就讀,向渡邊先生學習。渡邊翻譯的法國文學作品,對三島由紀夫影響深遠,曾受邀為三島的短篇小說集《寶石買賣》(1949)作序。
1955年 20歲
這一年〈火山〉發表於東大教養學部學友會機關雜誌《學園》,獲得銀杏並木文學獎。明治神宮外苑入口的道路稱為「銀杏並木大道」,靖國神社入口與東京大學校門入口的道路亦銀杏木夾道。東京大學的銀杏並木大道是在1912年設置本鄉校園本部大門時所種植,1948年所制定的東京大學校徽,即為銀杏葉。銀杏並木大道與銀杏葉校徽同為東京大學的象徵,銀杏也曾出現在夏目漱石的小說《三四郎》(1908)中,與日本的軍國主義似有不解之緣。大江經常說,他完全是為了跟渡邊一夫學習,才進入東大就讀。
1957年 22歲
5月,發表〈奇妙的工作〉(東京大學新聞。五月祭文學獎得獎作品)
8月,發表〈死者的傲氣〉(文學界)
12月,發表戲曲《動物倉庫》(文學界)
1958年 23歲
1958年以〈飼養〉獲得第三十九屆芥川文學獎,攝於受獎儀式,繼1956年得獎的石原慎太郎之後,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芥川獎得主。故事描寫二次大戰期間,偏遠的山村卻絲毫感受不到戰爭的雰圍,直到有一天村子外掉下一架美國飛機,駕駛員是個黑人。村人俘虜了黑人,把他關在一個地下室中,當成動物飼養。故事的敘事者是個孩子,被交付送三餐給他的任務,雖言語不通,卻與他建立了友誼。但當孩子想放走他,替他解除了腳鐐時,黑人卻以孩子為人質,和村人對立,最後被處決。故事描寫村人的愚昧無知和孩子的天真赤誠。
1月,發表〈飼養〉(文學界)
3月,出版《死者的傲氣》(文㙯春秋新社)
6月,發表《拔起病芽 掐死壞種》(群像)
7月,以〈飼養〉獲得第39屆芥川文學獎
1960年 25歲
攝於東京。這一年與池內ゆかり(伊丹十三之妹)結婚,並參加野間宏領隊的第三次訪中日本文學代表團。這是大江第一次前往中國訪問。
1961年 26歲
由歐洲返國,攝於機場。這一年發表〈十七歲〉以及〈十七歲第二部:政治少年之死〉於《文學界》,影射1960年十七歲右翼少年山口二矢刺殺日本社會黨委員長淺沼稻次郎事件。故事中的少年孤獨無聊,終日沈溺於自瀆。後來他被右翼組織吸收,成為狂熱的「純粹天皇」信仰者。他刺殺了某黨的委員長後,在監獄中上吊自盡,屍體散發出精液的氣味。此文發表後引發右翼團體脅迫,從此不曾收入任何文集中。
1月,發表〈十七歲〉(文學界)
2月,發表〈十七歲第二部:政治少年之死〉(文學界),受到右翼團體脅迫
1962年 27歲
攝於四國家鄉的橋上。本年度發表<尖叫>,為大江的代表作品之一。故事描述三位青少年因緣際會,同住在一個美國人家中,三人各自為了擺脫過去的陰影,將希望寄託在共同建造的帆船上,希望有朝一日能一起遠渡重洋。然而帆船的建造計畫因故中斷,三人為了帆船建造的資金,挺而走險,最後以悲劇收場。此作品描寫社會邊緣人為了逃脫現實社會,被迫追尋安身立命的場所,卻黯然失敗。
1963年 28歲
在廣島原爆醫院看資料,右邊是安江良介(現岩波書店社長)。那年長子光帶著殘疾出生,於是大江開始調查原爆事件。他數度前往災後重建的廣島,訪談劫後餘生者。《廣島札記》從次年十月起在《世界》上連載,內容檢視原爆的道德及政治責任。大江描寫存活者如何在原爆症的苦難中維持尊嚴;醫師與護士本身雖然也是患者,仍然竭力救治病患。他同時報導日本限制核武運動,並揭發日本醫學當局隱瞞原爆症與血癌的關係。
5月,發表〈色慾之人〉(新潮)
6月,長男光出生,因頭蓋骨異常接受第一次手術。
1964年 29歲
8月,出版《個人的體驗》(新潮社)
10月,開始連載《廣島札記》(~1965年3月,世界)
1965年 30歲
3月,出版散文集《嚴肅的走鋼索人》(文藝春秋新社)
春,前往沖繩
夏~初冬,訪問美國,參加哈佛大學辛吉教授(Henry Kissinger)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