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64歲
11月起,在柏林自由大學擔任客座教授,開設講座,以「日本作家的現實」為主題。
2009年9月,第3次造訪北京
攝於北京的網路電台,大江曾7次訪問中國
2000年 65歲
6月,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理由是:「由強烈的個人體驗出發,創造了神話故事」。
12月,出版《換取的孩子》(講談社)
2001年 66歲
6月,出版給兒童的散文集《自己的樹下》(朝日新聞社)
12月,出版和小澤征爾的對談集《同年生》(中央公論新社)
11月,出版評論集《不可鎖國》(講談社)
2002年 67歲
9月,出版《愁容童子》(講談社)
獲得法國最崇高的國家軍團榮譽勳章
2003年 68歲
5月,出版《為抗暴書寫:大江健三郎往返書信》(朝日新聞社)
9月,出版給兒童的靜文集《給「新人類」》(朝日新聞社)
出版科幻小說《兩百年的孩子》(中央公論新社)
2004年 69歲
6月,參加加藤周一所發起的「九條會」,致力於保護戰後成立的憲法,尤其是主張永久放棄武力與戰爭的憲法第九條。
10月,出版散文集《從談話與書寫思考》(集英社)
2005年5月13日,造訪沖繩的反基地鬥爭
2005年 70歲
9月,出版《別了,我的書》(講談社)
10月,創立了「大江健三郎文學獎」
12月,獲得巴黎大學亞洲文化語言研究所榮譽博士學位
2007年 72歲
6月,出版《大江健三郎 作家自語》(新潮社)
10月,出版《優美的安娜貝爾.李寒徹顫慄早逝去》(新潮社)
「大江健三郎.岩波書店沖繩戰審判案」開庭於大阪地方法院出庭作證。
2008年 73歲
3月, 「沖繩戰審判案」,大阪地方法院駁回原告控訴
4月,發表《朝向樂觀主義:自由意志的行動》
10月,「沖繩戰審判案」,大阪高等法院駁回原告控訴
1月,第7次訪問中國
10月,首訪訪問台灣,參加中央研究院大江健三郎研討會。預計出版小說《水死》,與《優美的安娜貝爾.李》為二部曲
2009年4月27日攝於東京成城的大江先先寓所。成城是東京的高級住宅區,區內道路整齊,房舍均為兩層樓洋房,院落綠蔭扶疏。大江先生寓所的客廳窗邊,滿是夫人精心栽植的盆栽。窗邊的單人沙發,就是大江先生平時寫作閱讀的地方。
照片由左至右,分別是大江先生、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吳佩珍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彭小妍研究員。與大江先生簽定象徵性合約,同意參加十月於中研院文哲所舉辦之「國際視野下的大江健三郎文學研討會」及舉辦「大江健三郎特展」。
照片由左至右,吳佩珍、大江健三郎、彭小妍。大江先生原本只答應接受兩小時的採訪,見面後相談甚歡,欲罷不能。一直談了3小時,由於必須帶大江光世醫院,才不得不匆匆結束。告別時,大江先生一面請訪客慢慢走,一面拉著光匆匆往外跑,趕赴醫院。光邊跑邊回頭,對訪客用華語高聲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