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 | 海龜,你今天過得好嗎?

             得獎者呂亞融、林文琪

獲得第三名的呂亞融、林文琪,兩人除了熱愛潛水外,對於海洋保護更是早已有所著墨。前者生物系畢業,研究所鑽研生態演化;後者則是海保署第二工作站的站長。實力與經驗兼具,使得兩人相比其他參賽者更懂得靈活運用數據,也早一步有了問題意識。他們的題目是「海龜你今天過得好嗎?」,希望能藉由數據統整來回答以下3個問題:

1、如果想去看海龜,甚麼時候去看?到哪裡去看?

2、海龜為海洋明星物種,是否可喚醒民眾對於海洋保育的意識?

3、找尋海龜擱淺與死亡的可能原因?

 

使用的資料包含:iOcean目擊資料、海洋生物擱淺_海龜、淨海回報、海龜點點名,以及外部資料IUCN、水產試驗所衛星海溫影像、NOAA每日平均風速。由於這幾份資料來自各地,因此呂亞融表示,他們一開始決定先將資料進行前處理,例如統一經緯度、用詞統一等。

全球海龜有2科7種,且皆為「受威脅物種」。台灣非常幸運,周圍海域內就能看到其中5種,牠們分別是玳瑁、赤蠵龜、欖蠵龜、綠蠵龜,以及革龜。呂亞融表示,利用數據分析後發現,綠蠵龜是在台灣最常被發現的海龜(1906隻),其他依序是玳瑁(132隻)、赤蠵龜(62隻)、欖蠵龜(57隻)、革龜(6隻)。

 

另外,呂亞融也將2017到2020年的資料進行分析,藉此歸納出海龜在各月出現的數量。結果發現,海龜每月數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在2019~2020年間,且近年來海龜發現紀錄多集中於3~5月。換言之,民眾想去看海龜的話,呂亞融推薦可以選擇3~5月這段時間去。

儘管依數據顯示,海龜的數量逐年攀升,但這之中卻隱藏著一個問題。他們發現,在排除目擊紀錄後,「擱淺」與「漂流」為另一個海龜被記錄的原因。不過呂亞融表示,目前依據資料無法準確判斷,這是否代表每年擱淺與漂流也是逐年上升。不過他比較傾向認為,2019~2020這段期間的上升,是因為政府獲得的資料越來越多,以及人們越來越重視保育海龜的議題。

 

另外,有些人認為淨灘與海龜出沒會呈現正相關,但呂亞融、林文琪兩人分析後的結果可能會與世人的想法有出入。呂亞融表示,將海龜出現的熱點與淨灘熱點做比較的話,能夠發現新北市龍洞為淨灘熱點,照理來說應該較能吸引海龜前來光顧,但事實上海龜最常出沒的地方卻是在屏東小琉球美人洞位置。因此就資料結果來說,兩者無明顯關係,但不排除需要有更多的資料才能支持這個論點。

 

最後,關於海龜的擱淺,是否會受到其他環境因素影響?呂亞融將海洋表層溫度的資料與風速資料做疊合,最後得到一個有趣的結果。他們發現,海洋表層溫度越低、風速越大的氣候下,擱淺與漂浮死亡的海龜比例較高。

 

會後接受訪談時,呂亞融表示,這張海報前後雖僅花了3天製作,但在前置作業上卻遇到了困難,例如該如何彙整資料等。對於這次能得到第三名的殊榮,呂亞融笑說:「感到蠻意外的!」。談起這次參賽的收穫,他認為比起收穫,這次反而比較想給海保署回饋,建議海保署可以自己建立一個收集海龜資料的系統,這樣在未來做資料的存取上會更方便。在這次初步瀏覽數據資料後,呂亞融認為有可能會往海洋廢棄物與海龜、鯨豚之間的關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