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專案研究計畫案

近年總表

110年計畫名稱: 永續畜牧廢水社會-生態系統中行動者的角色: 從調適性治理角度看到的障礙與機會

永續發展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門 MOST 110-2621-M-020-001-

計畫主持人 屏科大 技職所/通識教育中心 簡赫琳 副教授

如何更有效的治理畜牧廢水問題是本計畫要探討的主議題,但畜牧廢水不只是狹隘的自70年代起造成台灣地區各農業大縣的河川污染環境問題,在二十一世紀氣候變遷威脅下,行動者如何重新看待畜牧廢水,更符合循環經濟中談的廢棄物資源化策略,更創新的回收與再利用畜牧廢水也可為台灣各種不永續問題找到解答。例如,台灣農業灌溉用水占總用水六成,氣候變遷可能加重農地乾旱缺水問題,若能更有效利用畜牧廢水來補充農田灌溉水,異業合作,不但解決了河川污染問題,也可為農業灌溉創造共伴效益。若再加上鼓勵畜牧場沼氣發電,那就可在台灣形成近幾年跨領域永續科學中開始討論的更緊密食物-水-能源合作或互惠互賴關係。為了瞭解及加速推動畜牧廢水回收及再利用實踐,

本研究重點即是透過四個畜牧大縣市個案比較研究的設計,用訪談及焦點座談方法深入了解行動者遇見的困難及可能產生的機會。且此研究將畜牧廢水處理的問題從文獻中少有的社會-生態系統及調適性治理角度切入,專注在人類行動者作為治理主體,企圖去了解及發掘行動者的能力,是如何可協助畜牧廢水相關社會-生態系統做調適與永續轉型過程。

111年計畫名稱:遠距耦合的都市水資源: 台灣南部民生用水社會生態系統探討

永續發展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門 MOST 111-2621-M-020-001 -

計畫主持人 屏科大 人文社會學院 簡赫琳 副教授

2021年4月台灣經歷了百年大旱,我國政府罕見地動用過去不常使用的三種水資源: 1) 建築工地地下水 2) 伏流水 3)汙水處理再生水。此次重大缺水危機好比公共政策 理論中提到的「焦點事件」 (focusing event),因為事發突然且不尋常,往往更有 機會打開政策窗口,讓新的公共政策工具介入來解決問題。本研究規劃將不只深入 了解及分析2021年春天的百年大旱事件對我國水資源管理相關政策的短程及長程 影響,也將使用目前永續科學中較新的「遠距耦合」概念 (telecoupling) (Hull & Liu, 2018; Liu et al., 2013),來剖析台灣南部最大都會區 – 高雄市近280萬人民生 用水資源跟鄰近行政區,如屏東的跨區社會經濟與環境生態規劃,人與自然遠距互 動與依賴之狀況。換句話說,本計畫強調集水區及地下水原本就是種高度動態的社 會生態系統,不但會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自然變因),水資源的管理更常是跨兩個或 甚至多個行政區 (人為變因),就算是歐盟自然資源治理最整合的 European Union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也在近期被學者提醒需要多重視遠距耦合的影響,也 就是地下水資源「去地方化」 (de-localizing)的現象 (Luetkemeier et al., 2021),在未來氣候緊急的發展趨勢下,值得我國也投入研究資源剖析現況,及對都市水資源治理政策提出氣候調適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