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劇場」藉著對劇場藝術不設規限的鑽研,透過與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合作,不斷「實踐」對新的題材和表演模式的發掘、探索和發展。作品包括:《夕陽事兒》(澳門文化中心「開箱作業2012」及第二屆香港藝穗民化節)、《空流》(第十二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電梯的鑰匙》(澳門文化中心「開箱作業2013」、第七屆臺北藝穗節及第十八屆首爾藝穗節)、《人在她城》(澳門文化中心「開箱作業2014」及第廿六屆澳門藝術節)、《克隆極樂》(第廿五屆澳門藝術節)、《Heavy Metal Girls》(2016年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 、《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虛域》(第廿八屆澳門藝術節)、《異鄉記 HolyCrab!》(2017年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叢前黑夜》(第廿九屆澳門藝術節)、《奧利安娜》(2018年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一堂課・澳門》等。
此外,爭取更多探索跨境文化「交流」的機會,推動國際及亞洲間在文化上的合作與互動,也是「卓劇場」成立的重點之一。於2012年,「卓劇場」便應「國際兒童及青少年劇場組織」(ASSITEJ)之邀,前往日本沖繩參與「Kijimuna Festa」劇場藝術節,並於演出《NUCHIGUSUI》中擔任創作及演員工作。其後於翌年亦繼續獲邀,遠赴奥地利林茨參與「SCHAXPIR」國際劇場藝術節,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劇場藝術家及團體,進行具意義與深度的文化藝術交流;與此同時,《夕陽事兒》及《電梯的鑰匙》也先後獲邀參與第二屆香港藝穗民化節、第七屆臺北藝穗節及第十八屆首爾藝穗節,於香港、臺北及首爾進行交流演出。2016年,「卓劇場」更獲選參與由南韓首爾Incheon Art Platform 主辦的「國際駐場藝術家計劃」,於當地進行為期兩個多月的創作及作品展示。而自2014年始,劇團更持續每年辦「劇場工房」,邀請了分別來自新加坡、南韓、香港、倫敦及印尼等地與劇場或表演訓練相關的專業導師親臨澳門,利用工作坊的形式,讓不同地域與藝術媒界的人士能有機會作更多的認識與溝通。及至2017年,「劇場工房」更延伸成為一個為期半年的「總體劇場表演者實習培養計劃」,致力為有志於劇場表演及創作的人士,提供一個研習與提升的空間。
「卓劇場」期望以澳門為基地,製作和發展無論在題材及形式均具原創性的劇場作品,望藉此能探索和發展出具「當代意識」與「劇場性」的表演模式,並為廣大市民提供專業與具水準的劇場作品。因此,我們便計劃以「原創/探索系列」作為「卓劇場」長遠而具延續性的發展目標,透過文本改編、跨媒介合作、精選劇本演繹等手段,以實踐上述的宗旨。同時,「卓劇場」亦重視開拓與不同地區及藝術範疇的青年藝術家共同投入創作的契機,以劇場這一綜合藝術作為平台,蓄意打破不同界別之間的距離,銳意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開拓新的美學形式與創作手法。
電郵:dirkstheatr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