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是二戰前夕的德國,人民生活艱苦,社會充斥着不滿與憤怒。
而在主要城市之一的 Düsseldorf,出現了駭人的連環兇案,引起市民的極度恐慌。
最終,兇手落網。
公眾都期待着這個有「Düsseldorf 殺人狂」之稱的兇手 —— Peter Kurten —— 被判死刑、人頭落地的一刻。
而雄心壯志、且極富人道與理想主義的年青律師 Justus Wehner,則被委派擔任這個殺人狂的辯護律師。
並試圖藉着以精神「失常」為理據,讓這位殺人狂至少免於被處決之刑。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尋找「正常」的辯護理據的過程中,
卻揭開了 Peter Kurten 殘酷的童年、悲情的內心世界、與妻子 Frau Kurten 之間不尋常的愛⋯⋯ 以及他埋藏心底的終極渴求。
同時,身為律師的自己,也被拉進了非一般道德規範的宇宙之中⋯⋯
現在,在座各位陪審員,請問,你有結論未?
劇作家 Anthony Neilson 是蘇格蘭劇作家兼導演,被人稱為『直面戲劇』(In-Yer-Face Theatre)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戲劇作品感覺大多氣氛沉重,例如探索性與暴力,具有挑釁觀眾感官的爆炸性主題。他不斷尋求獨特的劇本形式,充滿電影感的人物對話與故事佈局,直接開展主題重心,劇情轉換清爽利落。
《尋 / 常》(原著名稱 “Normal”) 是根據德國 Düsseldorf Ripper 真實事件改編,由蘇格蘭劇作家 Anthony Neilson 編寫暴力與詩意、不寒而慄的黑色戲劇。
*劇目於2009年被改編為電影《殺手寫真》( The Czech film "Normal", also known as Angels Gone)
Normal (full title Normal: The Düsseldorf Ripper) is Anthony Neilson's fictional account of Peter Kürten's life, tol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 lawyer.
The play was first performed at the Pleasance Theatre, Edinburgh on 7 August 1991 and transferred to Finborough Theatre, London on 1 October 1991. It was directed by Anthony Neilson and designed by Michael T. Rob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