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許富蘭1、陳芬蕙2, *、許俊凱3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化學組,10066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10066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555002 南投縣魚池鄉五城村華龍巷43號。
* 通訊作者:fhchen@tfri.gov.tw。
大果油茶(Camellia oleifera) 為重要的優質木本食用油料資源之一,油茶籽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油茶籽採收後,為了乾燥與儲存,各地衍生出多種程序,由於國內油茶採果後處理方法沒有統一的標準,相關研究也較為缺乏,為進一步完善油茶採果後處理技術體系,本研究探討油茶果採摘後種籽經不同乾燥方式,含烘乾、蔭乾、不同光質晾曬(黑網及藍網)等,對種仁油之得油率及油脂品質之影響。
本試驗比較5種油茶果採後乾燥處理方式,茶籽除了含水率有明顯差異,氧化穩定性有些微差異,其它油品品質因子與脂肪酸組成等皆無明顯差異,可能是因為本次所採收之果實多為成熟果所致,因此這些採後之後熟處理對油脂之累積或改善沒有促進作用。依本試驗結果建議,採果後需立即進行乾燥。室外乾燥法所得油脂品質與低溫烘乾的油脂品質差異不大,藍色或黑色網子下曬乾並無差異,若欲或得品質穩定之油脂,仍建議採低溫烘乾以獲取穩定而高品質之油脂。
為提高油茶果出油率,可透過從選擇優良品種、選擇適宜生態環境,營造健康油茶林、撫育管理、適時採收、採後適當處理及改進改進油茶籽加工藝等方向來努力。其中,油茶採果後應即時脫殼取籽進行乾燥處理,遇到陰雨天氣時脫殼後低溫烘乾,以防止油脂品質的劣變。
教師研究人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