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林華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作者:franklin@forest.gov.tw
全球森林每年持續大面積縮減,倚賴森林生活者的生計沒有被適度滿足,被認為是森林消失的關鍵原因之一,關注並提振森林周邊社區經濟,亦因此成為近年聯合國森林組織相關會議討論的重要課題。
森林是陸地最重要的自然資源庫,具備供給、支持、調節、文化等四大服務價值,並能滿足城鄉大眾日常生活之所需。臺灣的森林覆蓋率超過六成,且生物多樣性高,資源多元且豐富,所能提供之服務價值更是無法計量。
然臺灣的森林,長期面臨盜伐、環境破壞,以及林地超限等問題,其深層原因,亦與生活於森林及其周邊、原本從森林獲取生活所需,應扮演守護森林關鍵角色的山村部落,因為經濟與社會變遷或政策失當等影響,未能持續由森林獲得足以支撐生計的收益,乃轉而尋求破壞甚而開發森林以維持生計有關。其影響所及,除了森林無法獲得妥善保護,往往亦造成人口流失與傳統文化崩解等危機,當永續利用森林資源的傳統智慧一旦不存,森林終將面臨唇亡齒寒的困境。
因而,保護森林的最佳途徑,是重新縫合人與森林的親密關係,運用傳統智慧,結合現代科技與行銷策略,尋求足以振興山村經濟的綠色森林產業,讓山村部落與森林重回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體。
林務局近年推動人工林產業振興、森林主副產品多元利用、林下經濟、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山林文化技藝傳承、生態遊憩、森林療癒、林業永續多元輔導方案等計畫,即是透過盤點自然資源特色、理解地方文化脈絡、社群人口結構等面向,與山村部落共同尋求明智利用山林資源,打造和諧與創新的森林經營新模式,創造永續綠色經濟的多元方法,讓森林生態系服務價值的惠益,轉化成為支撐生計的貨幣,滿足山村居民的經濟與社會需求,除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亦希望達成「永續林業.生態臺灣」的願景。
專題演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