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顧文君1, *、林柏亨1、林振榮1 、馬復京 2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利用組。10066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10066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 通訊作者:angelku@tfri.gov.tw
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 Maxim.)又稱水冬瓜、油葡萄、椅桐等,油材兩用樹種。是大風子(Flacourtiaceae)科山桐子屬 (Idesia)落葉喬木植物,多生長於台灣全島中海拔山區的向陽處,尤以台灣中部分布在海拔1500~2000公尺處,枝高生長可高達10公尺以上,夏天開花,冬天樹葉脫落,果實為圓球形之漿果,成熟時由青綠色轉紅,鮮紅的果實不易脫落懸掛在樹梢上,成為山區極佳的誘鳥植物。山桐子果實之三高,產量高、含油率高、油脂中亞油酸含量與不飽和脂肪酸之相對含量均高。本研究之山桐子果實採集地為嘉義 (果實A) 與大雪山林道 (果實B)等地區,以溶劑法萃取山桐子果實,以氣相層析儀(GC-FID) 與紫外-可見光分光光譜儀(JASCO V-750)分析其脂肪酸組成與萃取物之吸收光譜。山桐子果實兩種不同成熟度之含油率分別為2.13 ~ 9.04% 與 20.0 ~ 32.0%,其中果實A之主要脂肪酸相對含量成分為亞油酸43.11~51.85%、棕櫚酸25.2~39.40%、棕櫚烯酸9.53~13.50%、油酸6.3~6.9%、與硬脂酸0.48~0.67%,山桐子毛油總不飽和脂肪酸之含量為60.12~70.84%。山桐子油具優質的亞油酸成份之相對含量高 (43.11~51.85%)且其總不飽和脂肪酸相對含量為60.12~70.84%,極具開發的潛力,然台灣地區目前並未進行相關的造林生產,其造林約3~5年後即可開花結實,若經選育的品種5、6年可提升產果至30~70kg/株,因此更應積極開發山桐子油的優勢,並提高其利用價值,本研究結果期能提供業界參考應用,作為開發創新產品之依據。
教師研究人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