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詹于萱1、黃明俊2、魏浚紘3、陳建璋4、何坤益5, *
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亞太熱帶農業研究中心研究助理。91201屏東縣內埔鄉老埤村學府路1號。
2 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研究助理。600355嘉義市東區學府路300號。
3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91201屏東縣內埔鄉學府路1號。
4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副教授。91201屏東縣內埔鄉學府路1號。
5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教授。600355嘉義市東區學府路300號。
* 通訊作者:kyho@mail.ncyu.edu.tw
台灣西部海岸多屬沙岸地形,沿海村落城鎮在東北季風及颱風季節,常遭受風砂及鹽霧侵擾,因此海岸線多半營造海岸防風林並編入保安林經營管理。中南部海岸保安林地勢低窪,加上海平面上升,及地層下陷等影響,造成海岸線急速後退,進而形成淤積水域、海岸林地乾濕季節明顯等現況,許多林帶毀損,林木死亡嚴重,為此加速海岸保安林的治理,刻不容緩。中南部海岸保安林之危害以地層下陷應為首要,其林地土壤含水或滯水情況,對保安林之林木生長勢產生了持續性之影響,長期間受感潮影響,超過林木臨界耐受程度,顯露樹勢衰弱等不適應之表現,或導致冠層枯梢而鬱閉度下降、冠層之透視度增加。而林分整體之表現,可觀察到從單株少數侵害以至全面崩潰情形,甚至林木死亡後,適應沼澤或耐適水生之蘆葦或紅樹族群,應運滋長而大量出現。林業受限於生物性效益之限制,海岸林分過於單純,如目前之木麻黃防風林分的優勢,雖可在防護方面獲得保護功能;但若相對採行多樣性生態林分,其造林與培育技術上的困難增加,加諸在管理成本上可能變成沒效率但卻有效果。多樣性生態效益與海岸防護價值不同,但兩者合併則是新成效即公益性。宜於重建環境保護海岸保安林之際,同時因應當前氣候變遷需求,進行必要之撫育作業,以強化防災減災功能,同時,給予期待生物多樣性平衡發展,調適性的導入生態育林體系。後續友善海岸林環境,生態造林復育上,因地制宜的檢討海岸生育地條件,模擬各種海岸林分演替模式,並藉由人為干預,加速海岸林自然演替,恢復生態多樣性之海岸原生林分。
教師研究人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