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劉宇軒1, *、游漢明1、張淑華1、陳國章1、林元祥1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100051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 通訊作者:yuhsuan0423@tfri.gov.tw
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屬喜樹科(Nyssaceae),為落葉喬木,分布中國大陸長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和印度部分地區。目前市面上已有兩種喜樹鹼衍生物Topotecan與Irinotecan作為化療藥物,廣泛運用於治療肺癌、卵巢癌與大腸直腸癌。因其具有低毒、廉價、安全、有效等特點,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很大,使喜樹成為繼紅豆杉之後第二個重要的木本抗癌藥用植物的熱門研究課題。本研究的試區位於屏東縣高樹鄉,面積約2公頃。目的為建立田間喜樹幼年枝葉生產之栽培經營模式,評估其經濟產量;透過良善的田間撫育管理模式,選育及定期監測高含量喜樹鹼單株。
研究結果顯示喜樹枝葉生產試區,單位面積平均收穫最大量為5~7月。月份間的產量變化頗大,不同苗齡、種源及家系間之產量亦存有差異。若以每公頃1萬株造林木推估喜樹枝葉採收年產量,推估每公頃之收穫量鮮重可達9~12公噸。平均喜樹鹼含量濃度在1237~2282ppm之間,單株間喜樹鹼含量差異可達1000ppm,而季節性的含量變化亦可達8倍。以春、秋兩季的含量最高,冬季採收鮮嫩枝葉之喜樹鹼含量最低,由於單株間喜樹鹼含量變異大,可供品系篩選時之參考。此試區分別於2009~2011年間遭逢莫拉克、凡那比及南瑪都颱風淹水侵襲,造成喜樹鹼含量高之監測樣株陸續死亡。除扦插繁殖體系亟待建立外,自野外高含量喜樹鹼單株的選育亦不容忽視。在田間栽培系統應可考量最大枝葉生產量與高含量喜樹鹼季節相結合,以獲得最有利的加成收穫效果。
教師研究人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