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蘇夢淮1, *、林奐宇2、華予菁3、陳宏豪3、阮惠敏3、賴淑麗4
1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1114 臺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2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100051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60號。
3 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研究課。11292臺北市陽明山竹子湖路1-20號。
4 獨立研究者。
* 通訊作者:lizard.su@gmail.com
包籜矢竹(Pseudosasa usawai (Hayata) Makino & Nemoto)為台灣特有禾本科(Poaceae)植物,其所構成箭竹草原是台灣島東北部恆濕型氣候的特色植群,而陽明山國家公園是該類植群的主要分布區。此外,包籜矢竹的新芽(箭竹筍)為當地民眾傳統利用的野生物資源,估計每年有超過千萬元台幣的初級產值,說明該種類兼具生態與文化上的重要性。陽明山的包籜矢竹族群曾於1999年出現紀錄上首次的同步開花現象,由於包籜矢竹於授粉、結果之後會大規模死亡,因此開花事件對其族群的影響相當值得關注。本研究蒐集不同年代的陽明山區航空照片進行植被數化,結果發現2017年包籜矢竹覆蓋面積共534.99 ha,各山系之面積排名,依序為小觀音山(220.39 ha)、竹子山(212.35 ha)、七星山(73.27 ha)、大屯山(26.90 ha)。與1983年比較,2000年因受開花事件影響,面積減少27.3%,至2005年仍減少27.9%,但至2010年有明顯回復,減少10.9%,至2017年僅減少6.8%,顯示其族群量已逐步接近開花前的水準。本研究也發現,由2000至2017年,總共有98.44 ha的混生包籜矢竹植群,轉變成純包籜矢竹植群,但是由純包籜矢竹植群變為混生植群的面積卻僅有5.15 ha。由此可知包籜矢竹為相對較具競爭力的物種,此可能與其相當適應東北部恆濕型氣候有關。
教師研究人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