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盧道杰1、趙芝良2、張海寧1、洪宗佑1, *、張如萱1
1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2 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 通訊作者:ayohung@gmail.com
臺灣櫻花鉤吻鮭(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 )為太平洋櫻鮭(Oncorhynchus masou)的臺灣亞種,世界少見的陸封型鮭魚,由於人類的開發等因子的影響,在1970年代被列為瀕危的保護物種。政府陸續成立數個棲地保育機制來保育與復育,依時間順序,分別為雪霸國家公園 ( 1992年成立)、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 ( 1997 )、及七家灣國家級重要濕地 ( 2015 )。也在2000年,廣邀學者專家與各相關機關團體,訂定了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物種保育綱領。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以該保育綱領為本,檢討臺灣櫻花鉤吻鮭廿年來的保育工作,並以野生動物保護區為對象,審視棲地保育的效能。結果發現七家灣溪關鍵棲地族群及其棲地狀態在各相關機關共同施作的廢耕還林、人工繁殖與孵育、拆壩、遊憩管控、巡護執法、調查監測與解說宣導等,已趨於穩定。域外放流也逐漸建立衛星族群,天然災害如颱風所帶來的暴雨仍是主要的威脅,如何擴大棲地間的連結是未來的挑戰。保育綱領除持續的項目外,大多目標皆已達成,或宜積極思考擬定新一期 (版) 的策略計畫。以METT評量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經營管理效能,發現國家公園與武陵農場的投入多,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角色扮演有檢討的必要。或者以地方政府的角度可多著力於永續發展與在地參與。
學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