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19-玉山杜鵑複合群在蒴果、種子、代謝物組成及共生真菌親合性上的差異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S19-玉山杜鵑複合群在蒴果、種子、代謝物組成及共生真菌親合性上的差異
林瑞進1, *、許玉貞1、許玉貞2
1 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嘉義市東區學府路300號。
2 國立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嘉義市東區學府路300號。
* 通訊作者:linerm@mail.ncyu.edu.tw
玉山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為臺灣海拔分布最高的特有種杜鵑。然而,玉山杜鵑、森氏杜鵑(R. morii)及紅星杜鵑(R. rubropunctatum)由於外部形態特徵相似,常分布於海拔相近或相同的生育地,且分子研究亦支持三者的近緣性,因此在種之間的分界並不明確,形成玉山杜鵑複合群(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species complex)。本研究分為三部分,首先針對玉山杜鵑複合群之蒴果(長、寬、子房數)及種子(長、寬、種翅)進行分析;並利用實生苗建構玉山杜鵑複合群代謝物的分子網路;最後則是利用純合成試驗探討玉山杜鵑複合群與四株共生真菌(Rhy3、Oima、Rher和Rp7菌株)親合效益之差異。經試驗分析結果證實,三種玉山杜鵑複合群在蒴果及種子形態上,以玉山杜鵑與森氏杜鵑及紅星杜鵑呈現顯著差異;根據代謝物之分子網路結果顯示,三種玉山杜鵑複合群實生苗中有著相同也有著各自獨特的黃酮類化合物存在;而在本次試驗中證實,接種的四株共生真菌中是以Oima及Rher菌株對玉山杜鵑複合群實生苗具有較佳的親合效益,其中Oima菌株促進紅星杜鵑的生長效益最為顯著。綜合上述,玉山杜鵑複合群雖被歸併為同種,然而三者確實存在著差異,藉由本次的研究可以更加瞭解複合群中各物種的異同之處,希望不要因為合併而忽略臺灣特有植物資源之保育。
教師研究人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