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16-大丁黃種子發芽試驗與休眠性初探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S16-大丁黃種子發芽試驗與休眠性初探
林鴻志1, *、何姍穎1、游漢明1、黃建益1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100051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 通訊作者,hclin@tfri.gov.tw
大丁黃(Euonymus laxiflorus)為衛矛科衛矛屬植物,木材富彈性、強韌而紋理細緻,為原住民族具有文化特色而重要的弓材樹種,弓木因野採而面臨資源匱乏。根及樹皮具藥用價值,生長緩慢、耐陰的特性,很適合作為庭園室內綠美化,或長期獎勵造林及原鄉禁伐保育林地下栽植復育的選擇樹種。採種作業時,紅熟果實常遭鳥類啄食殆盡,種皮轉紅而硬實的青皮蒴果階段種子,是否具發芽能力以留種育苗?衛矛屬種子普遍具有休眠性,需經暖溫濕處理使胚完全發育解除形態休眠,再經濕冷處理解除生理休眠以獲高發芽率,然初步觀察大丁黃成熟種子已具完整胚形態,當年度青皮熟果能否即播或需低溫層積來育苗?另油質種皮阻隔種子吸水、延緩發芽,是種子保存、休眠與渡冬的保護機制,去除大丁黃種皮能否促進種子提早發芽、提高發芽率?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採集大丁黃之青皮熟果、紅皮熟果,進行一系列去種皮、浸水吸潤及不同溫層層積試驗,並進行種子發芽率、發芽時間及整齊度等統計分析,藉以探討大丁黃種子育苗的最適方法,並觀察其休眠性。結果顯示青皮熟果已具發芽力,去皮、浸水吸潤均有助於提高發芽表現;當年度即播及經低溫層積半年種子,在25℃以上環境均有7成左右發芽率,種子不具明顯休眠性。
教師研究人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