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12-台中大肚山台地生態造林實務之研究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S12-台中大肚山台地生態造林實務之研究
蔡智豪1、吳盟慧2、蘇夢淮3, *
1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執行長、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408台中市南屯區永春南路423號。
2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研究專員。408台中市南屯區永春南路423號。
3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副教授。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通訊作者:lizard.su@gmail.com
臺中大肚山台地因過去的大規模人為開發,造成原生森林快速退縮,現階段植群以大黍草生地、相思樹造林與先驅樹種構成的疏林為主。過去研究指出,此地區應出現榕楠林帶至楠櫧林帶的常綠闊葉林,且原生木本植物至少有112種,故本研究以此為基礎進行實務操作,探討「生態造林」之可行性。
在苗木培育方面,2019年~迄今共培育93種,培育條件於網室以室溫進行種子萌發,種子苗換盆後,再於戶外苗圃進行生長,培育困難度以「種子採集、種子萌發、小苗生長」進行分析,將之區分二類,無困難度的有89種,有困難度的有4種,如九丁榕、樟葉楓、庭梅、牛奶榕。
苗木野外存活率試驗,地點在臺中都會公園,於2018~2020年共種植57種986株;存活率統計至2021年6月止;2018年種植17種165株,存活率92%;2019年種植35種461株,存活率84%;2020年種植40種360株,存活率93%。
生態造林的實務工作,2021年於烏日知高圳、清水鹿寮北溪、清水米粉寮溪,分別建置樹島復育區,三區總計種植59種241株;防火帶設置試驗種植正榕、稜果榕、白肉榕;由實務工作歸納整理提出大肚山台地生態造林五年經營管理規劃。
本研究結果顯示「生態造林」可行性高,故提出生態造林四大原則之建議「潛在森林原則、順應演替原則、降低人為干擾原則、在地採種育苗原則」,此結果提供「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之參考。
研究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