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07-雙萜合成酶在針葉樹的演化以levopimaradiene synthase為例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S07-雙萜合成酶在針葉樹的演化以levopimaradiene synthase為例
吳采蓉1、林其駿1、曲芳華1, *
1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10617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 通訊作者:fhchu@ntu.edu.tw
雙萜類化合物 (diterpenoid) 是一種由四個 isoprenyl units 所組成的 C20 化合物,通常以 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 (GGPP) 作為前驅物,經雙萜類合成酶 (diterpene synthases, diTPSs) 催化而來。在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雙萜類化合物約有 12,000 種,被認為是一種古老且非常多樣化的代謝物。在植物中,雙萜除了作為植物不可或缺的植物賀爾蒙、生長調節劑、光合色素等等初級 (primary) 代謝的前驅物,也會被催化成特殊 (specialized) 代謝物或又稱為二級 (secondary) 代謝物的雙萜類,雖不會直接影響植物生長發育,但在植物對環境、天敵、植物間的交互作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雙萜合成酶隨著植物的演化,歷經基因複製、結構域喪失等事件,而這些事件導致了針葉樹中松科 (Pinaceae) 與柏科 (Cupressaceae) 的雙萜合成酶除了在系統發育分析 (phylogenetic analyses) 中形成不同的分群,松科中參與二級代謝的雙萜合成酶也從多為單一的雙功能class I/II 雙萜合成酶,轉變為需要單功能的class II 及 class I 兩個雙萜合成酶。為探討針葉樹中雙萜合成酶的演化進程,本研究以廣泛存在於針葉樹中的 levopimaradiene synthase 為研究對象,並首次選殖出臺灣扁柏 (Chamaecyparis obtusa var. formosana) 以及日本扁柏 (Chamaecyparis obtusa) 之 levopimaradiene synthase,整合前人研究繪製演化樹,分析各物種中 levopimaradiene synthase 胺基酸序列以及內含子核酸序列個數的差異,也為臺灣柏科植物提供演化之分子證據。
研究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