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07-綠色名錄與經營管理效能追蹤工具的比較分析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M07-綠色名錄與經營管理效能追蹤工具的比較分析
鄭宇軒1, *、陳瑋苓2、趙芝良3、賴欣欣1、盧道杰1、吳美儀4
1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資源學系。106032 台北市大安區舟山路158號。
2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科技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112303 臺北市北投區明德路365號。
3 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30014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4 行政院退撫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26058宜蘭縣宜蘭市林森路100號。
* 通訊作者:r08625026@g.ntu.edu.tw
本研究於2020年間,回顧文獻、訪談指涉鴛鴦湖調查研究的學者專家,彙整相關會議資料後,先邀請經營管理機關、學者專家、及計畫團隊,舉辦參與式工作坊,填評全球最普遍使用的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評量方法,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追蹤工具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Tracking Tool (METT) 的METT4,再依技術手冊組成專家評估小組 (Expert Assessment Group for the Green List, EAGL),試操作綠色名錄,從理念規劃、檔案文件、操作過程、及結果等面向,討論METT與綠色名錄的異同,兼論後者在臺灣的適用性。結果顯示,METT是以了解保護區的經營管理效能為依歸;綠色名錄則旨在塑造國際保護區治理與經營管理的典範,除經營管理效能外,還包括「良好的治理」與「成功的保育成果」等主題。細究其差異,綠色名增列治理、性別平等相關題項;特別強調成果,特要求閾值以彰顯價值的呈現。雖METT4較其前版,也增列了成果的題項,但沒有要求閾值。從個案評量結果來看,鴛鴦湖自然保留區MEET4評量,於氣候變遷、生態系服務等題項,本就少有考量,與在地社區或原住民部落互動的部分,也有學者專家有意見;METT4成果部分分數高,但因沒有設定閾值,在綠色名錄達成度較低。整體而言,綠色名錄評量過程時間較長、成本高、參與人員多為經營管理者與學者專家,以開放型問卷採共識決評量,也無威脅壓力表,涵蓋較完整細膩,過程較METT複雜。本研究結果顯示,以臺灣林務局轄管保護區較為熟悉METT的情況下,或可先操作一次METT,以其資訊為基礎,再增列收集相關資訊,可較容易著手綠色名錄的操作。另,綠色名錄的項目也顯示,國際保育社會已將臺灣較弱的社區參與及氣候變遷因應等,列為保護區典範的必要條件,或也提醒我們亟待努力的主題。
研究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