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19-疫情下登山活動停止對食糞金龜群聚組成的影響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E19-疫情下登山活動停止對食糞金龜群聚組成的影響
李春霖1, *、王琄嬋2、何彬宏3
1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557南投縣竹山鎮前山路1段12號。
2 天主教私立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系。 242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3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402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 通訊作者:chunlinli@gmail.com
糞金龜主以動物排遺為食,有效且快速地將排遺中的營養進行再循環利用,種類多且侷限地表活動,成蟲依利用糞便方式分3功能群,是廣泛利用來進行環境分析的指標生物。臺大實驗林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天文台是登山型遊客的聚集熱點,長年每日超過300名登山客密集造訪停留,型塑出臺灣相當獨特的中海拔森林受人為高強度干擾的環境特性,本研究自109年8月開始,以登山客聚集程度,選取天文台及其沿稜線南北各1公里處,分為登山客停聚(高度干擾)、路過(中、低度干擾)與無登山客(無干擾)的3個樣區設置糞便掉落式陷阱,誘集雪隱金龜科及金龜科糞金龜亞科及蜉金龜亞科3類群甲蟲,進行種類組成、個體豐度、功能群等資料收集;然自109年12月開始溪頭園區因疫情降載入園人數,提供了疫情影響登山客入園前後,對食糞金龜群聚變化的比較機會。依所收集的數據顯示,園區降載後在有干擾區域的食糞金龜部分種類與個體數,皆明顯低於降載前,特別是個體較大的種類,但小型種類則受影響較少,甚至數量與種類有所增加,反映出不同食糞金龜種類對人為干擾在種間的差異反應,可能與資源競爭能力及食性偏好有關,無干擾區的食糞金龜部分種類與數量的增加,則可能與野生動物的活動範圍擴大有關。
教師研究人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