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14-探討密度制約對欖仁溪樣區樹之木死亡空間格局的影響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E14-探討密度制約對欖仁溪樣區樹之木死亡空間格局的影響
沈玟伶1、李曜彣1、古鎮嘉2、趙偉村1, *
1 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60004 嘉義市學府路300號。
2 國立嘉義大學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60004 嘉義市鹿寮里學府路300號。
* 通訊作者:wcchao@mail.ncyu.edu.tw
植群結構的變化反映在樹木的空間分布,而植株間的競爭與合作是建立植群的主要影響因子,因此透過長期的每木調查資料進行空間分析可作為探討森林動態機制的重要資訊。為了瞭解欖仁溪5.28ha森林動態樣區中植株間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使用1997、2005、2013與2019年樣區內胸高直徑 ≥1 cm的木本植物之物種、胸徑大小與分布位置資料,進行成對相關函數分析(Pair-correlation function, PCF)以檢測密度制約。其次,篩選植株數量前30名的物種,依各物種生物量的不同作為區分大小樹的基準,以分析密度制約對大小樹的影響,並探討不同調查期間的密度制約變化以瞭解該植群的發展過程。
結果呈現本研究樣區內整體死亡植株受到負密度制約的影響,歷次調查期間有逐漸增強的現象。而在同種小樹間的密度制約相較大樹亦有較高比例為負密度制約的影響,歷次調查期間的趨勢無明顯變動。此外。根據物種分布型觀察到在同種小樹間迎風型物種多為負密度制約,而背風型物種多為正密度制約,另在同種大樹間皆多為正密度制約。整體而言,樣區內整體死亡植株間應有強烈的競爭作用,並在同種小樹間較易受到自我疏伐的影響,而隨著發展過程在同種大樹間受到的自我疏伐有明顯減弱,各物種因生育地環境差異造成密度制約的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
研究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