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10-東北季風下南仁山欖仁溪樣區木本植物小苗的短期生存機制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E10-東北季風下南仁山欖仁溪樣區木本植物小苗的短期生存機制
古鎮嘉1、廖倢妤1、沈玟伶2、謝銓雯2、謝蓓萱2、趙偉村2, *
1 國立嘉義大學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森林組。600355 嘉義市學府路300號。
2 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600355 嘉義市學府路300號。
* 通訊作者:wcchao@mail.ncyu.edu.tw
小苗長期的動態變化與其影響因子是了解植物群落中物種共存及更新的重要資訊。低海拔的南仁山欖仁溪森林動態樣區因地理環境異質性高,再加上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導致植群在迎風、中間以及背風三種不同生育地皆有差異,造成很強的物種-生育地關聯性。然而胸徑小於1cm以下的小苗,常因徑級過小而造成其組成與森林更新無法全然了解。因此本研究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共75個月52次的小苗調查資料,以Kaplan-Meier分析小苗的存活率,再以比例風險模式評估生物因子以及非生物因子對小苗存活率的影響,藉此以了解欖仁溪樣區的小苗在東北季風影響下的生存策略。
本研究結果顯示,整體小苗的平均存活率在36個月後會低於50%,迎風分布型物種的小苗存活率高於背風分佈型物種;死亡風險的評估模型上,整體樣區的小苗受到地形凹凸度、周圍大樹生物量以及小苗物種密度的影響,尤其是當小苗物種密度越高、周圍大樹生物量越小,其小苗的死亡風險就越低。顯示出該區小苗一方面以高密度的方式抵禦東北季風,而另一方面則與周圍木本植物競爭生存資源。此研究提供短期小苗的更新動態與其周圍木本植物的長期動態關係,增加我們對受東北季風影響下且空間異質性高的熱帶森林,其森林動態與物種共存的了解。
研究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