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01-花粉形態在臺灣產蒿屬 (菊科) 之分類意義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E01-花粉形態在臺灣產蒿屬 (菊科) 之分類意義
黃俊曄1、曾彥學1、曾喜育1, *
1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402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 通訊作者:erecta@dragon.nchu.edu.tw
蒿屬是重要的藥用植物,為菊科春黃菊族下第一大屬。本研究以2,2-二甲氧基丙烷 (2,2-dimethoxypropane, DMP) 處理花粉,並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並探討臺灣蒿屬花粉形態的分類意義。結果顯示16個蒿屬分類群的花粉皆為三溝孔粒,花粉形狀為扁球形至稍扁球形,赤道軸13.13-21.55 μm,極軸12.03 -19.37 μm,其外壁具小刺,小刺長度0.19-1.36 μm,小刺間距0.44-4.20 μm,刺基寬度0.44-1.89 μm,刺間或具顆粒狀雕紋,小刺基部具稜或不具稜,刺基或相連。臺灣產蒿屬花粉依據外壁形態構造可區分為多花蒿型 (Myriantha-type)、蒙古蒿型 (Mongolica-type)、玉山艾型 (Niitakayamensis-type)、白蓮蒿亞型 (Sacrorum-subtype) 與高山艾亞型 (Oligocarpa-subtype) 等3型2亞型;花粉粒的刺基形態與外壁雕紋是否具顆粒是本屬重要的分型依據。此外,雪山艾 (A. tsugitakaensis) 與玉山艾 (A. niitakayamensis)、相馬氏艾 (A. somae) 與太魯閣艾 (A. somae var. batakensis)、五月艾複合群 (A. indica complex)、龍蒿亞屬 (Sect. Dracunculus) 等近緣分類群在花粉特徵上具顯著差異。本研究發現,花粉粒外壁形態特徵可提供作臺灣產蒿屬植物分類的重要參考。
研究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