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曾春元1、李汶蔚1、何瑀虔2、林曉洪2、夏滄琪3 *
1 國立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碩士生、預研生。600355 嘉義市學府路300號。
2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系碩士生、教授。91201 屏東縣內埔鄉學府路1號。
3 國立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系副教授。600355 嘉義市學府路300號。
* 通訊作者:tcshiah@mail.ncyu.edu.tw
農用地膜(Agricultural mulch)是近年來一種革命性產品,用於覆蓋耕種地,抵抗極端氣候變化、保肥力、保溫保濕、防阻蟲害及雜草叢生,低成本、簡便使用、高效率、增產保質的薄型農用地膜,台灣一年之用量高達2萬公噸。惟傳統使用石化產品聚氯乙烯(Polyethelene),或其他類似物質之薄膜覆蓋農田,作物收穫後塑膠薄膜則殘留於耕種地,劣化破碎、難以降解,汙染土壤破壞地力,回收費時費工,焚燒汙染空氣及影響生態環境。因此,有必要開發「生物可分解農用地膜」,以改善之。本研究之目的擬利用嘉雲南及高屏地區產量較高之三種農林副資材,以三種比例(10-20%)添加於生物可分解塑料中,再以塑譜儀進行研製厚度0.12mm生物可分解農用地膜,探討農林副資材種類及添加量對其性質之影響,期提供國內業界未來製造之參考。隨著三種農林副資材添加量增加,生物可分解農用地膜之白度值隨之下降;以鳳梨葉及刺竹製備者,其色差值隨著添加量增加而增大,而稻稈者反而有下降趨勢;三種添加量之農用地膜平均膜厚介於0.111-0.150 mm、平均基重120.5-173.4 g/m2,其中以鳳梨葉材料製備者平均膜厚及基重最低、稻稈次之、以刺竹最大。然而,兩種方向(縱向及橫向)之抗張強度則以刺竹最高、稻稈次之,以鳳梨葉最低。顯示出製備生物可分解農用地膜,其性質會隨農林副資材種類及添加量而有所差異。
*本研究承蒙國立中正大學USR計畫「竹光發熱綠金計畫-台灣竹業展風華」提供經費補助,特敬表謝忱。
研究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