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12-立足大小空間尺度地形測繪洞悉遙測技術舉足輕重之角色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U12-立足大小空間尺度地形測繪洞悉遙測技術舉足輕重之角色
洪浩源1、羅南璋2、黃凱易3, *
1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林學組。402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2 國立中興大學農資院實驗林管理處育林組組長。402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3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402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 通訊作者:kyhuang@dragon.nchu.edu.tw
森林生態四主要因子氣候、地形、土壤及生物,地形是唯一的間接作用因子,卻可用「零接觸」遙測獲取大範圍資料。在地勢起伏險阻的山區,傳統測量耗費甚鉅,且所獲位置情資 (location intelligence, LI) 於水平及垂直精度上堪虞。本研究於校園中興湖西南角土丘以掌上型 Garmin 接收儀「模仿」光達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人工施測 1,074 點位,以空間內插推算出網格型數值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續以3D立體透視圖與向量型等高線呈現小空間尺度的土丘地貌。另以遙測技術測繪惠蓀林場大空間尺度地形,一為傳統航照立體像對產生 40 × 40m DEM,再結合實測地形特徵點,空間內插為 5 × 5m,另一為以主動式光達掃描同尺寸的DEM,並以 3D 立體透視圖搭配Google Earth比較兩者顯露地形細微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小範圍土丘地形測繪確實需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且建立的 DEM 有不小的誤差,形狀失真而與實際相去甚遠,遑論於大範圍山區測繪,篳路藍縷,安全堪虞。相對上,以遙測測繪的 DEM,雖傳統法因鬱閉林相或陡峻蔭蔽處無法測繪,從而與光達有明顯落差,但兩者無論在空間尺度及精確度皆遠甚於前者。這點出「零接觸」被動與主動式遙測於地形測繪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應予以充分運用,方能有效率的獲取大範圍精確可靠的資料,更有助於森林生態學物種分布模擬之探索。
學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