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02-環境因子對馬藍之生長及生物量之影響
【公告】得獎名單出爐啦
OU02-環境因子對馬藍之生長及生物量之影響
孫致平1、王天佑1、林世宗1、鍾智昕1, *
1 國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260007宜蘭縣宜蘭市神農路1段1號。
* 通訊作者:chchung@ems.niu.edu.tw
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為爵床科馬藍屬之植物,馬藍為天然染工藝與生物醫藥之重要材料資源,亦為早期台灣早期出口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近年來,隨著林下經濟政策之發展,與在政府政策推廣下再現藍染工藝,馬藍愈發受到社會大眾對天然製品的喜愛與重視,在台灣各處開展馬藍種植與利用的熱潮。然而鮮少研究對不同的林下環境對馬藍生長的影響資料,為了解馬藍生物量與環境的關係,本研究以新北市三峽地區為研究區域,進行馬藍之生長性狀、生物量及環境因子調查。高光度樣區馬藍植株基本性狀,株數密度為26.48.8株 、苗高35.17.1 cm、基徑4.30.6 mm,植株含水率,葉含水率84.7%、莖含水率82.4%、地下部含水率72.4%,生物量、葉乾重0.50.2 ton、莖乾重0.40.1 ton、地下部乾重0.20.1 ton;中光度樣區馬藍植株密度為38.410.4株 、苗高33.34 cm、基徑4.30.5 mm,葉含水率86.4%、莖含水率82.7%、地下部含水率74.2%,葉乾重0.60.2 ton、莖乾重0.50.1 ton、地下部乾重0.20.1 ton;低光度樣區馬藍植株密度為22.85.6株 、苗高35.63.5 cm、基徑4.40.3 mm,葉含水率85.8%、莖含水率80.3%、地下部含水率67.4%,葉乾重0.60.1 ton、莖乾重0.50.1 ton、地下部乾重0.30.1 ton。結果顯示馬藍生長及生物量會受到光環境的影響,依調查結果所示,其在中光度環境下,具有較高的株數密度與總生物量,且植株各部位含水率均為最高。
學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