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魷魚Giant squid
Architeuthis dux
是世界上全⻑最⻑的海洋無脊椎動物,⾝體⻑度可達4 公尺,但加上觸腕的⻑度可達14 公尺。過去只能從其天敵抹香鯨的胃內含物和船員口耳相傳與少數擱淺於海岸的屍體來推估其生態,近20 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影像紀錄幫助了解大王魷魚的行為與生活史。
三棘鱟
Tachypleus tridentatus
又稱為馬蹄蟹,屬於活化石。數十年前廣泛分布於台灣⻄部沿海,近年來由於沿海及潮間帶的污染與開發破壞,三棘鱟族群銳減,僅金門與澎湖兩地尚有小族群衍。
臺灣旱招潮
Xeruca formosensis
本種俗稱「台灣招潮、鉸刀剪、大栱蟹」,甲寬達34 公釐,為台灣特有屬與特有種,僅分布於台灣與澎湖。棲地特殊,位於⾼潮線⼀帶,典型的棲地是空曠、面向大海、無紅樹林、黏土質的泥灘地。
北方丑招潮
本種俗稱「北方招潮、北方呼喚招潮、北方凹指招潮、黃螯招潮、大栱仙、大螯仙」,甲寬達 30公釐。最明顯的特徵是⼤螯不動指基部有⼀很深的凹缺,大螯不動指和掌節腹面呈黃色,棲息在潮溪或無遮蔽泥灘地低潮線的泥濘處。
甘氏巨螯蟹
此屬僅此物種,兩螯張開可達將近四公尺、重達 19 公斤,為世界最大的螃蟹與最大的節肢動物。並衍生出不同的故事,有「殺人蟹殺⼈」⼀說。主要分布在⽇本海域,常被當地漁⺠擒獲,淪為人類食物或水族館中飼養觀賞。
堪察加擬石蟹
市場常見的帝王蟹之⼀,⼜稱為紅帝王蟹(red king crab),屬於石蟹總科 (Lithodoidea) 的石蟹科(Lithodidae)。石蟹科親緣關係與寄居蟹科(Paguridae)較為接近,屬於蟹形化(carcinization) 的異尾類,最末對步足已退化縮在背甲內。
兇猛酋婦蟹
在蘭嶼為達悟族老人食用的蟹類,其肉質佳,但由於其表殼粗糙、有⼀粒粒的突起,像是老⼈的⽪膚⼀樣,且為了表示對老人的尊重,故此蟹只有老人才可食用。
⻄⽒酋婦蟹
在蘭嶼為達悟族男人不可食用的蟹類,原因在於其血紅色的眼睛,當男人打鬥時,對方若比你強壯,你只有眼睛發紅乾瞪眼,像是此蟹⼀般的紅眼睛;還有另⼀種說法是男人在漁獵時,沒有漁獲,只有看著別人的漁獲眼紅,故不食用此蟹。
拉氏仿地蟹
因其體色為深紫或紫,俗稱「紫地蟹」。屬名源自美洲的地蟹屬(Gecarcinus), 字尾變化是「類似」之意。種小名源自採集者de Lalande (或作Delalande、de la Lande),因此中文稱為拉氏仿地蟹。甲寬可達16 cm,與台灣其餘地蟹科物種的主要差異,在於額區寬度較窄。
道氏深水虱
Bathynomus doederleini
分布於日本本州以南至台灣周邊水域水深200 m 左右的
海域,在台灣宜蘭大溪與屏東東港下雜魚堆可撿到此物
種,體⻑可達16 cm 以上。在日本沿海有人食用此物種
(煎炸或烤),味道近似蝦蟹類。
肯氏深水虱
Bathynomus kensleyi
肉食性或腐食性,主要食用海洋生物的屍體或補食行動緩
慢的無脊椎動物。多棲息於南中國海或更深⽔域,體⻑可達40 cm 以上。市面上有些販售的大王具足蟲標本為此物種,並非真正分布於⻄⼤⻄洋(中南美東岸) 的大王具足蟲Bathynomus giganteus。
普通黃道蟹
Cancer pagurus
市場常稱麵包蟹,又稱食用黃道蟹、玫瑰蟹或棕蟹
(brown crab),為常⾒的食⽤蟹類之⼀。
⾸⻑後濱蟹
Metacarcinus magister
市場常稱黃金蟹,英文俗名為Dungeness crab (中文很
偶爾可看到唐金蟹,即為其音譯),名字由來為美國華盛頓
州Dungeness 鎮。
逍遙饅頭蟹
Calappa philargius
屬名「Calappa」源自馬來語「Kelapa」,意即「椰子」,
形容其圓胖之形狀,因此英文名為「箱蟹」(box crab),
中文名為「饅頭蟹」,也有類似的含義。眼窩四周各有⼀
圈紅褐⾊環,螯⾜腕節及掌節外側各有⼀個紅褐⾊的⼤圓
斑。左右螯型不同。左螯適合夾取貝肉,右螯適合撬開或
壓碎貝類。
善泳蟳
Charybdis natator
為萬⾥蟹三蟹之⼀的「⽯蟳」(據魚販所說,此種肉質為
萬里蟹中最鮮甜)。屬名源自海中女妖「Charybdis」,外
形腫脹,嘴大如臉,手足均為鰭狀,每日吞飲大量海水,
因此被擬人化為吞噬船隻的海怪; 而海峽對面的半島處,
則住著「Scylla」(⻄拉)。
鏽斑蟳
Charybdis feriatus
為萬⾥蟹三蟹之⼀的「花蟹」。⼜常被稱為「火燒公、⼗
字蟹、花蠘仔」。
紅星梭子蟹
Portunus sanguinolentus
為萬⾥蟹三蟹之⼀的「三點蟹」,背甲中鰓區具⼀對+心區
1 個酒紅色斑塊(共三點) 為此種最大特徵。
鋸緣青蟳
Scylla serrata
青蟳俗稱「蟳仔」,交配後的雌蟹待卵巢成熟呈橘紅色,
稱為「紅蟳」;雄蟹及未交配過的雌蟹稱為「菜蟳」。此種
為梭子蟹類體型最大者,甲寬達28 公分,體重3 公斤。
螯足與步足具明顯網紋,俗稱花腳、沙蟳。英文名giant
mud crab (巨泥蟹)。於東南亞、南亞地區則稱為Sri
Lanka crab (斯里蘭卡蟹)。台灣養殖青蟳的魚塭中也能發
現此種,但因食量較大,不如擬穴青蟳(正蟳)受歡迎。屬
名Scylla 是希臘神話中的女海怪「⻄拉」,上半⾝為美
女,下半身有6 個⻑在⻑頸上的可怖頭顱,具3 排利
齒,腰部有4-6 個狗頭; 並有12 條觸手狀的腳; 在美⻄
那海峽(Strait of Messina) 的義⼤利半島處,⻄拉住在險
峻峭壁洞窟中,會把靠近的船員們抓住吃掉。
短掌陸寄居蟹
Coenobita brevimanus
本種的種小名字首「brevi」是「短」的意思,而
「manus」是「掌節」,因此稱為「短掌陸寄居蟹」。本種
被捕捉時會發出「苦苦、苦苦...」的聲音,但本種並無大
螯發音器官(不具發音隆脊)。為台灣的陸寄居蟹屬體型最
大的物種。
黃灰澤蟹
Geothelphusa albogilva
大型澤蟹類,屬於台灣特有種,水族市場有時可見此種
(以黃金蟹稱呼)。台灣地區目前多分布於恆春半島地區。
由於體色鮮豔,商販會捕捉在水族館中販售,造成其野外
族群銳減,⺠眾不應購買,以免加速此特有種之滅絕。
拉氏明溪蟹
Candidiopotamon rathbuni
中文俗名為「赤蟹」、「鬼面山蟹」,常棲息於中低海拔的山澗溪流的石下,是台灣分布最廣的淡水蟹,體型大且具攻擊性。本種為台灣第⼀種被命名發表的淡⽔蟹,亦為此屬的模式種,屬名「candidio」取自台灣南投縣日月潭的舊地名(Candidius-See 或Lake Candidius),這是為了紀念在荷蘭統治時期首位來台灣的新教牧師Georgius Candidius。中國學者依「Candidius」之含意,誤認為台灣之「清亮湖」,並將屬名取為「清溪蟹」,台灣並無「清亮湖」,因此「清溪蟹」名稱不具意義,在此將日月潭之「⽇⽉」合稱「明」使屬名不⾄於過⻑,但更具意義。
臺灣厚蟹
Helice formosensis
屬名Helice 源自希臘字helos (沼澤)。在東亞地區曾記
錄過食⽤此屬物種,台灣台南北⾨⼀帶也曾販售醃製的厚
蟹類。由於厚蟹類曾被記錄過為吸蟲類的中間宿主,不建
議食用。
乳白南方招潮
Austruca lactea
屬名稱源自拉丁字「auster」(南方), 表示本屬分布偏向於
南半球, 因此中文屬名使用「南方招潮屬」。本種俗稱「乳
白招潮、白扇招潮、夯白扇、白腳仙」,中國古書稱為
「招潮」,甲寬達20 公釐。廣布於東亞與北越,在台灣
⻄海岸常⾒。多棲息在含沙質較多⽽且排⽔良好的⼟壤
上,高潮線處常有龐大族群。社會行為活躍,屬側向式揮
舞,雄蟹洞口上有時有弧塔(hood) 構造。白色為最典型
的體色,但除了大螯白色較為固定之外,其餘部位的顏色
會有白、黃、紅、灰、黑的變化。親緣關係方面,與糾結
南方招潮(Austruca perplexa)、檸檬南方招潮(A. citrus) 最為接近。
北方丑招潮
Gelasimus borealis
屬名Gelasimus 源自「小丑」、「模仿者」, 表示其求偶
時的逗趣舞步。本種俗稱「北方招潮、北方呼喚招潮、北
方凹指招潮、黃螯招潮、大栱仙、大螯仙」,甲寬達30
公釐。最明顯的特徵是⼤螯不動指基部有⼀很深的凹缺,
大螯不動指和掌節腹面呈黃色,棲息在潮溪或無遮蔽泥灘
地低潮線的泥濘處, 有時會與賈瑟琳丑招潮、呼喚丑招潮
同域。親緣關係上,本種與呼喚丑招潮,以及澳洲的鋤指
丑招潮(Gelasimus vomeris) 和丹氏丑招潮(G. dampieri) 混雜成⼀單系群,無法再細分。
勝利黎明蟹
Matuta victor
屬名源自羅馬神話中的「黎明女神」(Goddess of the
Dawn),因此中文名為「黎明蟹」。本種又名頑強黎明
蟹、潛沙蟹、沙隨、金錢蟹。4 對步足的指節與前節特化
成扁平的泳足, 作為游泳和潛沙之用。
椰子蟹
Birgus latro
椰子蟹目前僅1 屬1 種,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帶
的熱帶島嶼上。體型碩大,可達4 公斤,是世界上最大
型的陸域節肢動物。背甲布滿鱗片狀稜脊,前部窄、後部
寬且略成圓形。背甲後部和腹部鈣化,腹部對稱。左螯略
大於右螯,螯足與步足表面均具皺紋與橫向稜脊。第四對
胸足正常;第五對胸足很小,常縮入鰓腔內。體色變異大,
包括藍灰、紫褐、紅褐、全黑。眼柄、大小觸角柄深褐
色。
龍宮翁戎螺
Entemnotrochus rumphii
龍宮翁戎螺又稱龍宮貝。化石出現於古生代寒武紀,距今
約五億七千萬年至四億九千萬年前,中生代繁盛,新生代
開始漸趨絕跡,有「活化⽯」之稱。主要特徵為殼⼝有⼀
道裂縫,裂縫可達殼底周圍之⼀半。⼝蓋為⾓質,深褐
色,比殼口大。殼底的臍孔大而深。殼深黃白色,具橘
色、胭脂紅、淡紫的火焰條紋,特別是在體螺處。殼寬約
13-29 公分。
臺北市立大學吳書平老師提供。